今日最聚焦/公投綁大選沒過關!學者:未來要考慮兩件事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公投綁大選公投案未通過對於未來的影響。(圖/記者羅婉庭攝影)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公投綁大選公投案未通過對於未來的影響。(圖/記者羅婉庭攝影)

記者羅婉庭/台北報導

四大公投於今(18)日落幕,由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領銜提案的「公投綁大選」一案未通過。對此,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黃介正分析,將來勢必檢討是否因投票的不方便性而傷害直接民主,且未來公投恐怕因為投票率更低而增加困難度,立法機關也需思考、辯論未來是否再更改制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介正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時指出,未來公投將照現行制度與大選脫鉤,未來要考慮兩件事情。首先要觀察,公投跟普選或公職人員選舉拆開之後,會不會進而傷害到直接民主,讓人民表達意見的方便性降低?第二、未來政府如果能夠說服立法院多數,仍然可修法,讓它又重新合在一起辦,當然這要經過辯論或重新檢討的過程。

「這次公投結果並不代表台灣人民就覺得直接民權不好。」黃介正強調,畢竟民主就是讓人民作主、決定,只是有很多政策是交由透過行政部門、跟人民選出來的立法部門去執行,而屬於間接的形式;對政策來講,公投這種直接的方式,一定會有它的價值。

黃介正說,以後如果大選、公投都是分開的話,公投議題都會很難過關,那麼很難過關的情況下,是要降低公投門檻呢?還是要再把它轉回來,變成跟公職人員選舉放在一起?就要等未來決定,這不是一次公投決定以後,未來再也不可能公投綁大選,而是要參考這次的經驗再行探討。

至於對未來候選人的影響,黃介正表示,一般公職人員選舉的時候,人民的投票行為會受到三個不同層面的因素影響,第一個是候選人的特質,第二個是他所屬的政黨,第三個是他所提的政見,每個人去投票的時候他的比重是不一樣的,如果有一個特殊的候選人,他有特別的英雄氣概,或者吸引選民的特質,那候選人的因素就會超越其他因素,也有人投票的時候是看黨不看候選人,另外,只看政見投票的民眾也佔一部份。

黃介正表示,真正的公職人員選舉也不是只選人而已,但是公投就是單純選政策,就是對事、對一個現有的政策,或是未來的政策方向,你是贊成還是不贊成,所以我們可以說兩個放在一起的話,候選人為了要勝選,他很可能就必須要在公投的議題上面,就要比較明確的表達態度和立場,這樣會影響到他可能的得票率,有些候選人認為是好的,也有政治人物會顧慮其他因素。

黃介正強調,整體來說,台灣作為一個完全民主的國家,在地方選舉已經將近70年,全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也超過40年,總統直接選舉則也實施20多年,這些歷練中,一直都是以平和的方式進行。因此,台灣的民主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可以做直接民權的嘗試,不要因為一次的公投票不高,或公投沒有過門檻,而感覺到民主發展進程發展上受到挫敗,以後就不需要努力,他不會這麼悲觀看待。

黃介正指出,如果人民認為還是大選與公投分開比較好,也給未來施政的所有政黨都會有一個警覺,表示人民可能認為,如果有重大議題,公投不綁公職人員選舉,一樣可以產生直接民權,將來可以提供很多政治學者或公共政策的人可以去研究的一個課題,但並不影響到直接民主是否仍是國家繼續追求的道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