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零賽局1/「國際級」減碳壓力襲台 中小企業轉型求生

▲全球2025年淨零排放壓力日增,國際大廠開始關切供應鏈減碳進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全球2025年淨零排放壓力日增,國際大廠開始關切供應鏈減碳進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徐珍翔/專題報導

2021年是大自然全面反撲的一年,從全球乾旱、熱浪高溫、森林大火頻傳,到洪水、暴雨肆虐各地,甚至還一度出現40多個龍捲風同時出現的末日景象;種種極端氣候的異相,將原本還在醞釀的減碳浪潮一口氣捲上最高點,宣告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的「競零賽局」已正式開跑,未來,就連台灣的中小企業也無法置身事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就收到一家全球知名的手工具品牌客戶來信,邀請我們供應商加入一個叫作CDP(碳揭露報告)的計畫,裡面雖然沒有說是強迫性的要求,但有暗示如果加入這個計畫,會是他們未來優先考慮合作的條件之一。」創維塑膠總經理林毅桓向《NOWnews今日新聞》透露。

無獨有偶,在接下來的2020年、2021年,創維塑膠收到越來越多市場要求減碳的訊號,林毅桓說:「到了2020年,一些美商客戶開始在例行性稽核的時候,陸續加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等項目,並要求我們逐年改善,否則很可能會影響到未來的合作;2021年,連台灣客戶都在例行性稽核裡,開始加入碳排放的項目了。」

去年底,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落幕,各國出現2030年達成減碳45%目標的明確共識,歐盟甚至預計2026年就要開始課徵碳關稅;歐盟是台灣第四大的出口國,碳關稅一旦啟動,相較於已實施碳交易或碳稅的中國、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台灣恐怕受創最深。

一時間,來自國際的「競零」壓力大量襲台,讓不少台廠開始繃緊神經。台中精機是台灣工具機產業巨頭之一,外銷以土耳其、德國、法國、荷蘭及義大利等歐洲市場占大宗,如今也開始感受到山雨欲來之勢。

▲氣候大遊行正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環保人士與民眾全球領導人發出抗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氣候大遊行正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環保人士與民眾全球領導人發出抗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全球減碳的趨勢下,我們大概有兩、三成的新客戶都會提出相關要求,其中又以醫療產業最明顯,而且,我們也聽說不少同業都面臨一樣的狀況。」台中精機第二代、總經理室協理黃怡穎坦言,近期確實收到不少客戶詢問。

她補充:「我們一些過去買油壓式射出成形機的客戶,最近都開始改買全電式的,因為全電動式的設備可以節電六成,省水到九成。我相信對工具機產業來說,未來減碳技術發展會是一項新的競賽。」

安口食品機械公司是中華整廠發展協會的核心會員之一,總經理歐陽志成也透露:「目前協會內部已經聽到不少會員廠商反映,說他們開始收到客戶的要求,希望他們針對ESG(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當中的環境部分提出減碳相關報告。基本上,減碳這個議題現在已經站在大家的門口了,只是不知道哪時候會正式敲門而已。」

話鋒一轉,他提起自家狀況:「我們有不少客戶在歐洲,還有很多都是國際品牌的食品供應商,所以有聽說一些國外通路已經開始向上架廠商施壓,要求以後應該注意減碳相關議題。這件事讓我們開始警覺,因為食品設備用到不少鋼材,未來在歐盟恐怕會承受不小稅務風險。」

「到時候,相信客戶採購設備不只看售價,也會把減碳成本加進去一起評估,所以未來的市場競爭力很可能出現改變,要看誰能幫助客戶節省包含減碳在內的成本,那麼拿下訂單的機會就越大,我們也正在努力,希望這個全新戰場的第一槍可以是我們開出。」歐陽志成語重心長地說。

根據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布的一項調查,台灣有高達八成的CEO都認為,ESG所造成的風險正對企業長期成長構成極大威脅;實務上,占全台企業家數97%、總數多達128萬的中小企業,對外在風險的承受力恐怕遠遠不如大企業,因此,如何在全球「溫水煮青蛙」的減碳風險中及早布局,將是未來存活與否的重要關鍵。

▲(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為出口導向,不少中小企業都是國際大廠供應鏈的一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曾以切削液(用於工業製程降溫、潤滑)打進蘋果供應鏈、切入航太產業,工業油品商海陸家赫對於國際趨勢敏銳度頗高,總經理曾煥龍談起減碳,不諱言已成必然趨勢,「像我們這個產業,很多都是國際品牌在台灣的供應鏈,一定會受到影響。」

「其實我們公司在去(2021)年第三季的時候,就曾經收到一封電子郵件,是一家國外客戶寄的,問我們有沒有開始在做減碳方面的準備。」他指出,原本海陸家赫就在評估未來創造碳權的可行性,這封來自客戶的信件算是臨門一腳,讓公司最後拍板相關計畫。

曾煥龍進一步說明:「工業廢棄物大多仰賴焚燒方式處理,只要設法降低廢棄物的焚化量,就會產生減碳效果。我們的想法是,希望透過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機制,用生產排碳、循環經濟減碳的『正負相抵』效果,從中創造出新的價值,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碳權』。」

由此可見,危機往往伴隨轉機。在人人聞之色變的減碳趨勢中,客製化線材加工廠新呈工業同樣嗅到商機,總經理陳泳睿指出,傳統汽車產業相對封閉,一般中小企業要打入既有的供應鏈並不容易,如今卻是絕佳時機,「現在所有車廠都在發展電動車,所有零組件都要重新洗牌,對我們來說剛好是個機會。」

「這兩年,我們開始接到電動車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攝像頭及高壓線材的訂單,雖然目前客戶還沒提出明確的要求,但我們打算自己先動作,希望未來在產品出貨時,都可以同步告知客戶耗電量、碳排量等訊息,用數字說話,當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在做減碳的時候,相信未來拿到新訂單的機會更大。」談起心中未來藍圖,陳泳睿的語氣上揚了幾分,似乎充滿期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