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象多!居隔3+4急上路 黃立民:流程跟不上就不該推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示警,「3+4」採以篩代隔,政策本身是對的,但一定會冒感染風險。(圖/軍聞社提供)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示警,「3+4」採以篩代隔,政策本身是對的,但一定會冒感染風險。(圖/軍聞社提供)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5)日晚間推出「居隔3+4」新制,今(26)日就上路,引發不少反彈與亂象。對此,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醫師黃立民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示警,「3+4」採以篩代隔,政策本身是對的,但一定要冒感染風險,且若行政流程跟不上,政策也就不能推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昨晚間,指揮中心宣布,自今日起將現行居隔「10+7」縮短為「3+4」, 前3天居家隔離期間,民眾須待在家中,以1人1室為原則,不得外出;後4天為自主防疫期,民眾需快篩陰性後,才能戴口罩外出工作、採購生活必需品,但仍禁止到校上課、聚會、餐廳內用、前往人潮擁擠場所與接觸不特定對象。

對此,黃立民分析,「3+4」是一種「以篩代隔」的政策,基本上是應該要走的方向,不過雖然政策本身是對的,但行政流程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如果行政流程跟不上,那政策就不能推動,若想要推動政策,行政流程要能跟上才可以,「所以要把行政流程跟政策本身要分開,如果跟不上,代表政策推出太早了,指揮中心應裁量,等配套措施準備好,才可推行政策。」

「風險是一定有的!」黃立民坦言,如果台灣要走向減災和與病毒共存,一定就是要冒著感染風險,倘若選擇不冒感染風險,就是要走清零,可「大家也知道清零是不可能的,一定要走向減災、與病毒共存。」那就一定會有把病毒帶到社區的風險。

黃立民指出,現行「3+4」新制,大概會漏掉10%至20%確診者,不過因社會已經很多人染疫,「這個加上去的量,不是那麼關鍵,以目前來講不是很大的傷害,還屬可容忍範圍。」他強調,最重要還是個人防護,且現行問題目的不是不感染,而是感染後不要轉為重症,大方向還是可以推此政策,只是政府要控管好風險。

黃立民進一步說明,防疫政策能否成功,最大的指標就是民眾的順從度,因為政府難以時時刻刻都盯著民眾,民眾是否願意遵守規定每日進行快篩、快篩陽性也願意通報、自己管理自己的行為,「如果民眾願意做,政策就比較會成功,民眾不願意做,政策就會失敗」,這也會反應在感染人數,若感染人數快速上升,就要檢討是否是政策問題,如果是政策問題,就要回頭修正,這要政策實行一到兩周後才會比較清楚。

至於雙北防疫政策與中央不同調,黃立民認為,雙北應該有自己的評估,但必須要有配套措施,盡量確認市民會配合政策,勸導每位居民配合,配合度越高,防疫就會越成功,雙北若要與中央不同調,就是要做好配套措施,「再怎樣完善的政策,政府也不可能24小時盯著民眾落實,自發落實還是很重要,民眾的配合就是防疫能否成功很大的關鍵。」

此外,黃立民也分析,目前疫情看起來,確診病例數增加速度蠻快的,以3天為一單位來看,每3天大約增加一萬多人染疫,處於穩定上升的階段,因此「政策要推就是要小心,免得突然衝太快,配套措施更是一定要,而以目前配套措施要每日快篩,如果民眾願意配合,還是可以成功防疫。」至於現行國內檢疫雖採「3+4」,但入境檢疫措施仍維持「10+7」,何時才能開放,黃立民也說,要先看國內疫情發展,「你要鬆綁的政策最好是一個一個來,而不是很快的跳著做」,否則風險會更難預測。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