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發奶食物可增加奶水?國健署曝母乳哺育四大迷思

▲依據國健署109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94%媽媽表示要給寶寶哺餵母乳,國健署也蒐集了常見母乳哺育的迷思,讓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夠建立正確的母乳哺育觀念。(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 pixabay )
▲依據國健署109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94%媽媽表示要給寶寶哺餵母乳,國健署也蒐集了常見母乳哺育的迷思,讓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夠建立正確的母乳哺育觀念。(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 pixabay )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依據國健署109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計畫,94%媽媽表示要給寶寶哺餵母乳,國健署也蒐集了常見母乳哺育的迷思,讓有意願哺乳的媽媽能夠建立正確的母乳哺育觀念,排除內在及外在的問題,可以順利哺餵母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111)年國際母乳哺育週主題為「從教育與支持,加速母乳哺育行動(Step up for Breastfeeding:Educate and Support)」,強化社會各階層在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哺育行動者的能力。

為破除媽媽對於母乳哺育的迷思,國健署也彙整了孕產婦常見的4大問題。首先是「鬆軟的乳房,是沒有奶水嗎?」國健署解釋,剛開始哺餵寶寶的前一、二週,由於荷爾蒙的變化,乳房會脹滿且結實,之後雖然奶水增加,乳房卻變得柔軟,不像原本充盈的感覺,會讓媽媽懷疑自己的奶水量不多,但是根據觀察,有時寶寶卻能從中吸吮到170 CC以上的奶水,因此,脹奶並不是唯一用來判斷媽媽有無奶水的指標。另外,只要寶寶吸吮,就能持續產生更多的奶水。

有些喝母乳的寶寶,便便稀稀水水,媽媽會被質疑是否有亂吃東西,國健署解答,喝母乳的寶寶,便便會比較稀是因為母乳的成分非常好吸收、好消化,尤其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寡糖、益生菌、乳糖及乳清蛋白等,因此,大便中不太有成形的物質,所以喝母乳的寶寶,大便比較稀軟是屬於正常的現象。

至於許多家長也疑惑,母乳六個月後是否會越來越沒營養,國健署分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純母乳哺育的寶寶到出生6個月之後,開始添加副食品,同時持續哺乳至2歲或以上。而副食品中富含鐵、鋅、維生素D等均衡的營養素,但母乳仍然是重要的營養來源,就算到1歲以後,持續哺乳,母乳仍可提供1/3寶寶所需的熱量、超過一半以上的蛋白質以及約9成的維他命A。

針對想要增加奶水,只要用飲食偏方多吃發奶食物就可以嗎?國健署指出,奶水的產生原理很簡單,就是寶寶吸多少,媽媽就產生多少,也就是透過親餵或擠乳的過程,才是增加母乳分泌的好辦法。

國健署也提醒,若媽媽在哺乳過程中,承受許多壓力、甚至失去自信及充滿懷疑的同時,就會影響母乳分泌的多寡,在這個時間點更需要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鼓勵,幫助媽媽有持續哺育母乳的動力與勇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