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黑面琵鷺》30年!王徵吉「樂觀抗癌」醫師認是關鍵

▲《守護黑面琵鷺》王徵吉罹癌也堅持要拍,讓主治醫生直呼他的樂觀是抗癌關鍵。(圖/采昌提供)
▲《守護黑面琵鷺》王徵吉罹癌也堅持要拍,讓主治醫生直呼他的樂觀是抗癌關鍵。(圖/采昌提供)

記者黃雅琪/綜合報導

台灣資深生態攝影大師梁皆得,繼《老鷹想飛》與《尋找神話之鳥》之後,推出歷時30年、走訪多國拍攝的全新力作《守護黑面琵鷺》,成為台灣影史首部躍上大銀幕的黑面琵鷺生態紀錄片。本片以「黑琵先生」王徵吉追尋黑面琵鷺數十年的生涯歷程為核心,一窺他喪妻、罹癌卻仍堅持不懈的人生故事。他隱瞞自己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帶導演前往日本捕捉黑面琵鷺雪景,卻把開刀與住院通通推遲。他對黑面琵鷺的熱情,就連主治醫生都直呼:「這是他抗癌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守護黑面琵鷺》捕捉「黑琵先生」王徵吉,他追索黑面琵鷺數30年的生涯歷程。(圖/采昌提供)
▲《守護黑面琵鷺》捕捉「黑琵先生」王徵吉,他追索黑面琵鷺數30年的生涯歷程。(圖/采昌提供)
王徵吉本身就是充滿故事性的人物,過去曾在報社擔任攝影記者,1992年發生震驚各界的「台南七股黑面琵鷺槍擊事件」,他被分派前往當地拍攝,因此跟黑面琵鷺展開數十年的緣分,並從此踏上守護黑面琵鷺的旅程。當他決心要前往世界各地,捕捉琵鷺家族們的身影,卻在拍攝首站南非遇上嚴重意外,而陪同他一起出國的太太也在該次意外中離開。回憶起這段悲傷過往,王徵吉坦言:「我大概沉寂了一整年,連相機都不敢碰。」拍攝計畫停擺1年後,王徵吉在各方親友的鼓勵下重新拾起相機,像是為了實現跟太太的約定,繼續踏上這段未完成的旅程。

▲《守護黑面琵鷺》是導演梁皆得耗時30年推出的作品,紀錄黑面琵鷺的樣貌與環境。(圖/采昌提供)
▲《守護黑面琵鷺》是導演梁皆得耗時30年推出的作品,紀錄黑面琵鷺的樣貌與環境。(圖/采昌提供)
在王徵吉的職業生涯中,他見證黑面琵鷺在保育之下的逐漸成長,卻也目睹棲地變化正深深威脅著黑面琵鷺的生存,甚至成為一大危機。2002年12月時,台南七股發生「黑面琵鷺集體肉毒桿菌中毒事件」,王徵吉也加入搶救行動。面對大量黑面琵鷺在眼前倒下的危急情況,他說道:「搶一秒鐘就救一條命,趕快下去把牠們抱上來,一共就抱了十幾隻。」回顧當時病亡的黑面琵鷺數量將近100隻,看似數目不多,但當年台灣的黑面琵鷺總數不到600隻,已經佔有極高比例,這也反映棲地的縮減,讓黑面琵鷺密集聚在同一塊土地,只要有一次危機來臨,就可能釀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守護黑面琵鷺》關注黑面琵鷺的處境,也反思棲地保護、人鳥和平共存等諸多議題。(圖/采昌提供)
▲《守護黑面琵鷺》關注黑面琵鷺的處境,也反思棲地保護、人鳥和平共存等諸多議題。(圖/采昌提供)
王徵吉飛到世界各地,捕捉不同時期與季節的黑面琵鷺景象,也結識來自香港、南韓、日本等地的黑面琵鷺專家。縱使語言不通,但靠著同樣熱愛黑面琵鷺的心,相談甚歡成為多年好友。這30年間,王徵吉前後造訪位於中國遼寧外海的無人島「形人坨」40次,才終於捕捉到黑面琵鷺下蛋的珍貴瞬間。王徵吉表示:「我想把黑面琵鷺整個全紀錄,從所有繁殖區一直到所有度冬區,把牠整個紀錄下來,留給我們的下一代,當一個黑琵的生態史,所以我很努力地活著每一天!」《守護黑面琵鷺》3月24日上映。

▲《守護黑面琵鷺》將一窺黑面琵鷺繁殖地的神祕樣貌,更探討這群嬌客們面對棲地逐漸喪失的艱困處境。(圖/采昌提供)
▲《守護黑面琵鷺》將一窺黑面琵鷺繁殖地的神祕樣貌,更探討這群嬌客們面對棲地逐漸喪失的艱困處境。(圖/采昌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