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醫療3/內閣改組導致修法卡關 薛瑞元曝目前進度

▲衛福部長薛瑞元獨家回應《NOWnews今日新聞》表示,新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有望於今年第二季公布。(圖/記者葉政勳攝)
▲衛福部長薛瑞元獨家回應《NOWnews今日新聞》表示,新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有望於今年第二季公布。(圖/記者葉政勳攝)

記者李琦瑋許若茵/台北報導

原先應於年初上路的《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草案,受到內閣改組等因素延宕至今,衛福部坦言,仍有許多瓶頸待克服,衛福部長薛瑞元獨家回應《NOWnews今日新聞》表示,新版《通訊診察治療辦法》有望於今年第二季公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推動視訊診療發展 如今卻走回頭路

依照《醫師法》第11條第一項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但在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得由指定醫師,以通訊方式診治,所以《醫師法》第11條第二項就提到,通訊診察、治療的醫療項目、醫師指定及通訊方式等,由中央主管機關決定,因此產生了《通訊診察治療辦法》。

而根據《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的規定,在規範的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是特殊情形如急性住院後追蹤、長照住民、家庭醫師計畫、政府核准的居家醫療、國際醫療病人等,以及急迫情形下,醫師可透過電話、網路等通信設備進行診療。

在新冠疫情嚴峻之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核可,自去(2022)年5月12日起,不分地區快篩陽性者可遠距或視訊診療,請醫師評估快篩陽性結果、通報確診。然而,這項特例,直至今(2023)年3月9日,輕症或無症狀者不需通報隔離,指揮中心調整視訊診療措施,僅山地、離島、偏遠或住宿機構住民可繼續使用視訊,其餘若有醫療需求,皆要親赴醫院。

內閣改組卡修法 專家持兩面看法

經歷新冠疫情後,醫院與民眾都已漸熟悉遠距醫療,相關技術也漸提升,去年9月,時任衛福部常次石崇良提到,《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已在進行修正,將擴大納入慢性病穩定病人健康管理、安寧療護、身障社福機構、監獄或收容所、緊急情況流行病等,並開放處方開立等,預計去年底就會完成修法。然而時至今日,法規遲未上路。

今年2月甫卸任健保署長、現任職於台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透露,其實草案都已完善,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已拍板,原定今年1月就要上路,但因內閣改組,才會推遲。

針對修法方向,陽明大學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張鴻仁認為,主管機關若擔心開放後會遭濫用,就應從濫用方面著手解決,而非因此不開放,若有不適合遠距的診治狀況,一線的醫師也會自行判斷。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則建議,可以先從有把握的做起,再蒐集各方意見滾動式調整,除了減少病人時間浪費等,也能更節省健保資源。

曾在綠島衛生所服務一年的台東馬偕醫院外科醫師黃奕竣表示,偏鄉、離島導入遠距醫療除了縮短城鄉差距、讓就醫更便利外,就是為衛生所帶來次專科概念,這些遠端的次專科醫師診療解釋更清楚。他喊話,這種概念對於都會區診所也有需要,如家醫科醫師在看腹部超音波報告,若有疑義,可以即時遠距會診腸胃科或腎臟科等次專科醫師,得到更清楚的解釋,以免讓病患轉院、延誤就醫。

不過,敏盛醫療執行長楊弘仁抱持不同看法。他認為,不論是中西醫,皆要「望聞問切」親自診治、觸診檢查,透過鏡頭與肉眼觸摸仍會有落差,只有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才應遠距,「疫情過去之後,回歸正常之下,遠距不應該取代可以做的正常看診」,偏遠地區與「城市裡的偏鄉」除外,這類族群可列管。

修法遇瓶頸 薛瑞元曝新制Q2上路

究竟《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在修法上有何瓶頸?衛福部坦言,遠距診療還是要刷健保卡登載、以及整合共享患者病歷資料開立處方、領藥及繳費等,需規劃電子處方箋平台以完善領藥流程,但這涉及法制、軟硬體設施、資料傳輸安全及操作等層面,另病人及社區藥局如何取得處方箋,經詢問藥師團體意見,建議規劃統一雲端電子處方箋系統,以供使用。

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獨家回應《NOWnews今日新聞》,《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草案已經預告完,在意見統整之後就會公告,預計第二季就可以上路,至於確切時間,他則說「差不多啦,6、7月這中間吧!」

更多「台灣遠端醫療發展」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