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兩廳院無法獨善其身 劉怡汝咬牙堅持做「永續」劇場

▲提到兩廳院追求永續遇到的阻礙,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堅定地說,對的事情也只能咬著牙做。(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提到兩廳院追求永續遇到的阻礙,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堅定地說,對的事情也只能咬著牙做。(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記者李琦瑋/專訪

「我覺得接下來兩廳院面臨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來自世界的挑戰,也就是永續。」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清楚知道世界趨勢的脈動,她認為永續很多時候是在徹底改變人的想法跟習慣,除了挑戰兩廳院35年老建築如何減碳,最困難的是「讓大家相信做得到」,兩廳院接下來會用力探討「一個劇場若要走向永續之路,要做哪些事情、要改變什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廳院未來目標:持續落實永續行動

▲國家兩廳院推出全新「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打造擬真「管風琴觸覺模型」,讓視障者更理解管風琴構造。(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推出全新「國家音樂廳觸覺導覽」,打造擬真「管風琴觸覺模型」,讓視障者更理解管風琴構造。(圖/國家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從2016年起推動永續政策,以文化平權的角度切進,推動各項「共融」設施與服務,排除觀眾走進場館的障礙,像是全場館無障礙坡道、洗手間、服務台增設助聽感應線圈等,也導入軟體觀眾服務設施、節目周邊,如提供給視障者的「觸覺導覽」、聽障者的「口述影像」、適合親子與感官敏感族群的「輕鬆自在場」等。

可以說兩廳院邁向永續的第一哩路,就是從「共融」服務開始。

去年起,兩廳院持續以實際方案落實永續行動,除了加入由歐盟支持的「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借鑑調整綠色節目製作流程、與團隊簽訂永續條款,內部也實行綠色辦公室準則,預計申請辦公場所環保標章;逐年優化劇場管理系統機制,汰換傳統燈具、冰水主機等硬體,導入AI人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同時也將申請「產品碳足跡揭露標章」,預計今年度將進行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制定劇場減碳方針。

對兩廳院來說,共融與減碳都是很大的挑戰,「主要是兩廳院建築體是舊的,35年前建設時,並沒有無障礙空間、綠建築概念,因此若要推動環境的改變,得進行大型建築工程,會閉門非常久才能重新整修。」劉怡汝點出兩廳院轉型的困難之處,「其他人申請綠能標章很容易,但我們難度特別高,都在跟歷史建築奮戰,管線不能動、地板不能打、牆壁不能鑽孔,有很多限制。」

劉怡汝:對的事情不被接受 也只能咬牙做

劉怡汝深知永續是不能迴避的議題,兩廳院無法獨立於世界趨勢之外,只是在推動永續的行動中,想要藉著「數位化」來達到「無紙化」都有困難,「在進行溫室氣體排放調查時,提出將節目表單數位化,減少用紙量,同仁就超不習慣,質疑有必要嗎?」因為大家還是習慣什麼東西都要印出來、白紙黑字比較安心,「即使大家沒辦法接受,也只能咬著牙做。」經過3年努力,兩廳院整體用紙量已經減少25%。

▲兩廳院租電子看板取代輸出背板。(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兩廳院租電子看板取代輸出背板。(圖/記者陳明中攝,2023.06.29)
劉怡汝分享,她曾在第一任期時提出將兩廳院雜誌《PAR表演藝術》數位化,卻被各方警告,後來就慢慢減量、開發數位版本、不斷跟會員溝通,從原本每個月約發行5000本,減量至1000本,預計明年徹底無紙化;另外,考量每次記者會、演後酒會都要輸出大型背板,但通常使用一次就扔掉非常不環保,所以兩廳院租了電子背板,還能多功使用,播放演前導聆影片、下一檔節目的宣傳片。

《寫給滅絕時代》給靈感 劉怡汝盼資源重複利用

兩廳院在去年製作了一檔綠色製作《寫給滅絕時代》,源於英國劇場導演凱蒂・米契爾的原創概念,以永續意識、減少碳足跡為目標,提出「零差旅」的跨國共製想法,米契爾以遠距視訊執導,並打造出史上最不耗電的舞台,只有兩名人員在台上踩腳踏車發電,瞬間用電不能超過150瓦,供應舞台上所有燈光及聲響需求。

對於未來是否有更多這樣的製作,劉怡汝坦言,這是一個滿極端的案例,當初製作這檔節目,是想用最容易引起關注的方式,促進大家對綠色製作、永續劇場的討論,也算是兩廳院的一種宣告,「要再做這種極端製作很難,但它改變一件事情就是,『資源可不可以被重複使用』,兩廳院後續推動的工作,很多是從這檔作品學習而來。」舊作要重演、演出場次要增加、道具要延續使用,甚至後台不提供紙盒便當,改用鐵盒或叫外燴,不用拋棄式餐具等。

劉怡汝說,這些永續的推動工作一定要先從內部同仁開始,彼此溝通增加認同度後,內化成工作方式、腦袋思維,才可能把周邊合作單位、藝術家拉進來一起做,最後在社會上推廣的可能性才會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