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分析虐待動物的人

▲從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分析虐待動物的人。(圖/TVN官網)
姊妹淘-2020-07-09 08:00:32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蟬聯Netflix台灣排行榜收視冠軍,可說是本月人氣最旺的韓劇,故事描述一位美麗的少女住在森林深處,總是獨自一個人所以常感到孤單又無聊,無意間,救了一個墜入冰湖的少年,那天之後,那少年成為她的玩伴,總是緊跟在少女身後。某一天,少女跟少年在山中玩耍,少女突然轉身,小心拿著一隻鮮豔的蝴蝶,左右兩手分別握著蝴蝶展開翅膀,雙手用力一扯在少年面前將蝴蝶翅膀扯掉,少年低頭望去,發現滿地都是少女已扯落的蝴蝶翅膀,少年驚嚇的跑走了。幾年後兩人再次相遇,一位是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童書作家高文英,一位是在精神病房當了十年護工的文鋼太,是否會因為小時候的偶遇就註定成為彼此情感的鏈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在其新書《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提到,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若是常常用語言威脅孩子,管教非常嚴厲卻又缺乏時間督導,很少花時間陪伴孩子,也沒有花心思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親子之間的依附情感薄弱,無形中養成孩子反社會人格傾向。記得多年前,有次和一票朋友到風光明媚的海邊度假別墅過周末。就在大家換好性感的泳裝,套好輕鬆的海灘裝,嘻嘻哈哈前往海邊玩水的途中,有人發現了一隻渾身濕淋淋的落水狗,大家不約而同停下了腳步,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該如何幫忙這隻小狗狗。

沒想到,正當我們埋首在包包裡想找點零食給小狗狗果腹時,有個平日脾氣溫和的朋友,竟然對著小狗邊跺腳邊大聲咆哮,嚇得那隻小狗當場尿失禁,渾身顫抖地灑了一地尿。更驚人的是,這個平常說話輕聲細語的朋友看到小狗驚嚇過度的反應,竟足足興奮地笑了十分鐘。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張兩眼發亮的滿足表情,至今想起來都覺得不舒服。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脾氣好的人就會對你好,在我認識的人中,就有不少人是只對「外人」好,而不對「自己人」好的,越是跟他們關係親密的人就越倒楣,他們會將所有「不敢對別人發的脾氣」都發洩在親密愛人身上。我看過很多人面對寵物吠叫的時候,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方法管教寵物,最常見的是罵牠、打牠、踢牠;也有主人會給寵物帶口罩,避免寵物傷人或吵到別人;亦有人會試圖用電擊項圈來控制寵物;甚至有主人會想要用外科手術割除寵物的聲帶;還有些主人會直接把寵物棄養。

有次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他們家的魚缸上站著一隻楚楚可憐的小狗,牠的四隻腳剛好站在魚缸的四個角上。看到這幅莫名其妙的畫面,我好奇地問朋友:「你在幹什麼啊,訓練牠的膽量嗎?」朋友用有點邪惡又有點幸災樂禍的口吻說:「誰教牠要犯錯,現在牠正在接受『處罰』。」看到他用這麼不人道的方法處罰小狗,萬一哪天不小心惹他生氣,真不知道他會想出什麼刑罰來虐待別人。光是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慄,還是趁早跟對方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此外,不少會打動物的人也可能會打老婆、打小孩。有個朋友經常被老公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有次她跟我訴苦的時候,無意間講了一個暴力老公虐待動物的故事。故事的大綱是:她老公曾經為了打一隻狗,而把自己的小腿弄成骨折。這個朋友非常懊惱地表示,如果她早知道,會打動物的人也會打老婆和小孩,她絕不會選擇嫁給有暴力傾向的人。

千萬別小看虐待動物的行為,在《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中,只要滿六歲以上, 會以肢體攻擊或傷害動物的人, 有可能是間歇暴怒障礙症(Intermittent ExplosiveDisorder),也有可能是行為規範障礙(Conduct Disorder),不可不慎。

文/林萃芬

本文出自《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