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報報/77歲甘道夫談在上海相親 實在太有意思了

伊恩手持「倫敦有房」的介紹牌。
伊恩手持「倫敦有房」的介紹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幾個世紀之後,莎士比亞的話依然可以溫暖人們的心靈。』13日,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與英國電影協會以及英國文化教育協會合作舉辦的『莎翁影史』展映啟動,作為莎士比亞文化傳播大使的英國著名演員伊恩•麥克連也來到現場,講述自己多年來與莎劇結緣的難忘故事,『如果我信仰上帝,那麼莎翁就是我的上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再現8部莎翁經典,『電影具有永恆的生命力』

根據新聞晨報報導,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莎翁影史』單元精選8部經典作品與影迷見面,包括伊恩•麥克連主演的《理查三世》、奧莉薇‧荷西主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勞倫斯•奧立佛自編自導自演的《王子復仇記》和《亨利五世》、彼得•布魯克導演的《李爾王》、羅曼•波蘭斯基導演的《馬克白》、肯尼斯•布萊納爵士主演的《哈姆雷特》,以及2016年全新默片合集《開演!默片中的莎士比亞》——此片從28部莎翁經典默片中選材,其中還有從未面世的作品,被公認為『史上最傑出的默片伴奏家』的史蒂芬•霍恩,在展映現場為電影鋼琴伴奏。

也許大陸觀眾對伊恩•麥克連最為親切熟悉的角色,是他在《魔戒》(英語:The Lord of the Rings,又名《指環王》)系列電影中的『甘道夫』以及《X戰警》中的萬磁王。而在這次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影像大展上,觀眾則能領略到伊恩•麥克連的另一面,比如在1995年版《理查三世》中,他精彩演繹了一個陰狠冷酷、六親不認的惡魔角色。

實際上,他不僅是這部電影的主演,還同時擔任編劇和製片人。當有記者問起演那麼多莎劇遇到的最大困難時,伊恩•麥克連幽默地回答,『是錢』。他回憶當時為了拍《理查三世》,籌款就籌了兩年,『困難大但回報也很大,你看現在我就能來上海電影節參加展映活動了』。談到莎士比亞作品改編的不同形式,他認為,戲劇是在當下為觀眾表演,而電影則是永恆的,『電影拍完「死」了,然而當觀眾看它時就又「復活」了,比如我早就不記得《理查三世》的台詞了,但現在再看這部電影,覺得仍然很有生命力』。

12歲演第一部莎劇,『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

職業生涯已跨越60年的伊恩•麥克連在舞台劇和電影中詮釋過絕大部分莎士比亞的作品,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莎劇演員之一,《第十二夜》、《無事生非》、《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冬天的故事》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能在他的作品表中找到。

從1969年愛丁堡藝術節《亨利五世》和《愛德華二世》中的突破性表演,到1976年和茱蒂·丹契精彩合作的電影《馬克白》,以及2012年倫敦殘奧會開幕式上演繹的《暴風雨》普洛斯彼羅,這些形象都讓人印象深刻。

說起與莎劇的結緣,伊恩•麥克連悠悠回憶道,第一次看莎翁的戲劇是8歲的時候。在威根小鎮,父母經常帶他去看演出,特別是莎士比亞的舞台劇。上學時,學校裡業餘愛好者的演出更激起了他對戲劇的熱情,母親的去世也促使伊恩•麥克連在表演中宣洩自我,『《第十二夜》 是我12歲在學校裡演的第一部莎士比亞戲劇』。

這麼多年來,伊恩•麥克連一直將莎士比亞視為自己的人生導師,『他的作品總是把人的七情六慾表現得淋漓盡致,裡面的人性和人心,讓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伊恩•麥克連相信,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莎翁的作品都是『與時俱進,是人類共通的語言』。



現場演繹點評,『感受戲劇和社會的進步』

『我不是老師,也不是演講者。』在莎翁影史發布會的前一天,伊恩•麥克連來到上戲劇場的舞台上,與900名影迷一起分享了自己出演莎翁作品背後的逸聞趣事,並現場再現了部分戲劇獨白和電影片段。

當說到著名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時,伊恩•麥克連說道:『演羅密歐的時候我39歲,而劇中設定羅密歐才16歲,朱麗葉14歲。這部戲充滿了小年輕的愛情,對我來說也是件有意思的事。』伊恩•麥克連還提到家喻戶曉的陽台戲橋段,『朱麗葉在陽台上,羅密歐在陽台下。其實吧,原著中從沒提到過「陽台」這個詞,但導演可能覺得需要一個陽台』,英式幽默引來台下一陣大笑。

歷經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伊恩•麥克連也感受到戲劇和整個人類社會一直在進步。他感慨道,以前演《奧賽羅》的主角奧賽羅,都是把白人化裝成黑人,現在就會邀請黑人演員來出演,『在英國這樣一個多種族的社會中,應該給予更多人公平的機會和舞台』。

前兩天,伊恩爵爺出現在上海人民廣場相親角,舉著『倫敦有房』介紹牌的照片,微博轉發已超過3萬次,粉絲直呼『爺爺太會玩』。對此,伊恩•麥克連笑著回應道:『這段經歷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伊恩·麥克萊恩一直將莎士比亞視為人生導師晨報記者何雯亞

伊恩•麥克連一直將莎士比亞視為人生導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