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戲不只特技和娛樂 方式馬戲追求更深刻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亞維儂11日專電)網路百科對馬戲的定義,不外乎魔術、雜技和搞笑橋段,但「方式馬戲」導演方意如有自己的解釋,她曾被歐洲馬戲觸動落淚,繼而嘗試不同編導方式,透過馬戲探討深刻含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第12度參加與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同步舉行的外亞維儂藝術節(Avignon Off),今年有蒂摩爾古薪舞集、真快樂掌中劇團、方式馬戲、T.T.C. Dance張婷婷獨立製作等4個表演團體演出。

「方式馬戲」創團於2015年。在這次上演的「距離」一作中,表演者利用15公斤的鐵製大環、呼拉圈兩種雜技道具和太極武術,探討親人、朋友之間因科技或世代差異而產生的距離感。

方意如選擇以鐵環、呼拉圈的「圓」來闡述距離,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解釋,說到圓,人們容易想到圍爐、緣分之類的詞,都是把彼此圈在一起、繞在一起,她一邊製作這齣作品,一邊也提醒自己,不要因為科技或世代不同就拆解了這個人際關係的圓。

馬戲給人的既定印象經常是以娛樂為主的雜技、魔術居多,但對方意如來說,馬戲是更深沈、更有故事的東西,她不只一次被馬戲觸動內心,直至流淚。

多年前,她在亞維儂看過一名表演者,從一顆球玩到7顆球,光這樣就玩了50分鐘,已經足以顛覆她對馬戲的想法,回到家查看這名表演者的網站,首頁畫面是一根馬戲常用的棒子,有陽光灑在上面,「太美了,我覺得那超像是在拍情人的手,我沒有想過,他是這樣看待他的道具。」

除了這次震撼經驗之外,方意如還看過其他突破馬戲既定框架的節目,甚至曾經從一次表演中讀出了「生命輪迴」的概念。她驚覺自己看過的節目還太少,對馬戲的想像和可能性的探索也不夠廣闊,必須有所改變。

在「距離」一作中,方意如想要闡述的是一個抽象概念,她坦言,這在台灣並不多見,大部分人認為馬戲只能表達簡單邏輯,很難有多層次解讀。

「但我在歐洲看過這樣的節目,相信台灣也做得出來;看得越多,我越覺得,有一種馬戲是表現技巧、讓大家快樂,但也有其他編導方式,可以讓人有更多想法和感受。」

這正是團名「方式」的來由。這兩個字看似尋常、說來簡單,卻是方意如給自己的深切期許,她希望為馬戲找到不同的編導或呈現方式,用馬戲感動她的觀眾,一如她自己曾被馬戲感動。(編輯:紀錦玲)1070712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