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全球智慧手機產量季增6% 華為連2季超車蘋果穩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指出,進入下半年傳統旺季,預估全球智慧手機生產量約 3.73 億支,季增 6%;三星仍穩坐冠軍,蘋果新 iPhone 雖將上市,但新機生產排程集中在第 4 季,對第 3 季生產量成長挹注有限,華為受惠新旗艦發表,推升生產量,可望連續兩個季度超車蘋果,奪下全球市占率亞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rendForce 表示,第 2 季智慧型手機市場受惠中國品牌新機鋪貨、海外市場銷售告捷等因素,全球生產總量 3.52 億支,季增 3%;進入下半年傳統旺季,預估第 3 季生產量季增 6%;由於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成長力道趨緩,市場趨向飽和,預估今年成長率將較去年持平或僅微幅成長。

TrendForce 認為,為擴大市占率,各品牌無不絞盡腦汁提升買氣,但因中美貿易關係緊張,關稅的影響可能造成零組件價格飆升,或整機零售價被迫提高,進而影響品牌市占版圖,及加劇品牌廠的金流壓力。

TrendForce 指出,在國際品牌方面,今年依舊由三星及蘋果分居一、二名位置;排名第一的三星,第 2 季生產量 7440 萬支,雖保持小幅增長,但較去年同期生產量衰退近 7%,展望第 3 季,旗艦款 Note 9 雖提前發表,希望增加銷量,但因整體規格和上一代差異不大,預估第 3 季生產量將以守住 7000 萬支為目標,市占率將跌破 20%。

以未來發展來看,面對同屬於 Android 陣營的中國品牌,三星面臨兩項困境,第一是三星在高中低階手機市場的布建已相對完整,相較中國品牌廠可以往更低階或拓展新興市場,三星要開拓新領域的難度相對較高。此外,在中國市場受到中國品牌廠強勁競爭,市占率節節敗退,預估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僅約 2%。

蘋果第 2 季介於新舊兩代機種交替的過渡期,消費者態度觀望,第 2 季生產數量約 4190 萬支。下半年蘋果將推出 3 款 iPhone 新機,由於新機的生產排程都集中在第 4 季,對第 3 季的生產量成長挹注有限,預估生產 4300 萬支, 季增 3%。

展望今年 iPhone 生產數量,在下半年新機帶動下,預估有機會較去年小幅成長,年增率約小於 3%,但中美貿易緊張的情勢恐將成為影響 iPhone 銷售表現的最大變數。

樂金 (LG) 第 2 季生產數量約 1150 萬支,預估第 3 季受惠年底北美節慶需求帶動,生產數量表現有機會較第 2 季成長 10%,來到 1280 萬支。索尼 (Sony) 近年來受到中國品牌夾帶高 CP 值的激烈競爭,市占率不斷萎縮,策略上改以推出毛利較好的中高階手機為主,第 2 季生產總量維持約 200 萬支。

Nokia 透過和鴻海 (2317-TW) 旗下 FIH Mobile 合作取得成本優勢,加上品牌知名度及在通路的長久經營,銷售成績亮眼;第 2 季生產總量約 520 萬支,預估第 3 季將與第 2 季持平。

宏達電 (2498-TW) 面對自 2016 年以來的市占萎縮,透過減少新機推出頻率與增加委外代工的比重,藉以降低生產成本維繫品牌運作,第 2 季受惠北美需求增加,生產總數 60 萬支,較第 1 季增長;觀察 HTC 逐漸將重心轉往 5G 研發,是否有機會透過 5G 智慧型手機力挽銷售劣勢,仍值得觀察。

面對市場淘汰加劇,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積極開發新市場、精簡銷售渠道、布局線上及線下多元銷售的模式,透過彈性的產品定價策略,包含強調高性價比及各價格區間帶產品布署齊全,推升全球市占率,預估今年市占率將攀升至 54%。

TrendForce 表示,高度強調性價比策略只會不斷壓縮中國品牌廠的獲利空間,隨之而來的金流壓力將加速品牌的淘汰;華為雖在北美受阻,但透過榮耀系列在歐洲、印度等市場的突出表現,第二季生產數量 4435 萬支,年增 32%,一舉超越蘋果。預估第 3 季將持續受惠旗艦新機發表,生產數量季增 5%,年增 14%,全球市占率 12.5%,排名第二。

小米第 2 季生產總數 3150 萬支,達歷史新高,在印度市場也延續第 1 季的稱霸地位。展望第 3 季,TrendForce 認為,在高性價比的行銷策略以及週邊商品的開發帶動下,預估將有機會季增 17%,生產數量 3685 萬支,市占率 9.9%,排名全球第四。

OPPO 和 Vivo 第 2 季渠道拉貨動能回復,生產數量回復以往水平,隨著第 3 季受惠旗艦新機發表及渠道鋪貨的帶動,預估 OPPO 與 Vivo 的生產總量將分別為 3420 萬支與 2730 萬支。Vivo 持續鎖定海外市場,在印度等新興地區也積極拓展,以第 2 季表現來看,Vivo 為繼小米、三星之後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的第三大品牌。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