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將在台設分會 台版溼地方案3年內誕生

中央社 生活 / NOWnews
中央社 生活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2018國際濕地研討會」今天登場,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宣布要在台灣設分會;而台灣迄今培育22位濕地種子學員,取經國際,擬3年內誕生台灣版溼地鑑定方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農委會、內政部、經濟部、環保署合辦的「2018年國際濕地大會」,19到25日在台舉行,邀請11個國際核心濕地保育組織與會,共計18位濕地領袖及專家學者、國內官方與非政府組織(NGO)代表與會。

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表示,他曾參與保育七股濕地,見證過候鳥大量死亡,深諳濕地保育除了從工程規劃出發,以及今年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還需要民眾一起改變生活習慣,包含進行友善耕作,濕地才能被保育。

內政部次長林慈玲說,2006年評定75處濕地後,發現涉及人民的權利、土地的產權,需要法的支援,2013年7月再完成濕地保育法,並於2015年2月2日國際濕地日施行,供民眾開始了解法制化、濕地範圍公告,參與利用濕地的計畫草擬與說明,意識到濕地保育的重要。

內政部營建署表示,已於2017年培育6位種子學員,明天結業時,再誕生16位,包含大專師生、非政府組織及公部門的成員,未來2到3年將一起研議適用於台灣的溼地鑑定方案及保育作法。

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說,正著手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要把中央山脈、濕地、河川水系、農業區等不同生態系串聯起來,而台灣地狹人稠,易與生產、旅遊、產業發展有衝突或競合,需向國際經驗學習如何適切調和;24、25日也將在花博舉辦濕地綠色產業展覽。

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美國總會財務長LoriSutter說,SWS是3000多名濕地專家的組織,從事教育跟保育工作,有線上課程,會翻譯後跟各國分享,上完課程就能達到一定水準,希望台灣也能適用,並跟亞洲連結,最終希望保育能像經濟發展一樣成功。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行政總裁PeterCornthwaite指出,濕地保育面臨諸多壓力,但是港、台的鳥會交流已久,是很好的模式,WWF希望接下來的5年,先在台灣設分會,另一個在斯里蘭卡,並將候鳥在台灣、香港、澳洲、大洋洲的遷徙路徑連繫起來。林華慶也說,將與WWF合作出版亞洲水鳥圖鑑。

為了鼓勵更多人投入保育,國家地理學會亞洲區執行長李在哲(Jay Lee)並說,珍古德就是獲得學會方案協助的保育人士,他們在尋找亞洲的珍古德,鼓勵新生代投入保育,不一定要去非洲,可善用衛星系統、科技,藉此投身候鳥、濕地等新保育領域。(編輯:張芷瑄)1071121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