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重用選舉人才及放話治國 小英走不出韓流陰影

蔡英文總統迴廊談話。(圖 / 記者陳弘志攝,2018.12.18)
蔡英文總統迴廊談話。(圖 / 記者陳弘志攝,2018.12.18)

文/主筆室

上周台灣出了兩件大事,一是經濟紅利400億元決定暫不發放給民眾了;二是內閣改組,而去年競選市長失利的民進黨重要候選人都入閣了。這兩件看似沒有連結的事情,其實都和蔡英文「失去自信」有關,沒自信後走上放話治國、網紅治國一途更成了常態,這絕非國家之福,更有可能加速小英政權的瓦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12月,媒體就傳出賴清德將在今年1月總預算三讀後率內閣總辭、蘇貞昌接手組閣的消息。放話的是「黨政高層」。沒幾天,蔡英文親口對媒體否認:「我沒有提,他(蘇貞昌)哪來同意?」總統親口否認。

但兩星期過後,內閣重組出現髮夾彎變化:賴清德下、蘇貞昌上。

今年元旦,小英拋出經濟紅利議題,這時「黨政高層」又放話了,月收入3萬元民眾將可領取現金,當時總統府沒有和相關部門專業討論、也沒有與社會正式對話。

9天過後,行政院宣布停止現金紅利發放討論,整個計畫要從長計議。

無論內閣重組或還稅事件,政府習慣用「試水溫」方式試探民意。水溫過低,就讓「黨政高層」把事情炒熱、總統俏皮地講講話、吊媒體胃口,最後再宣布早就做好的決定。或者在沒有專業討論、又對政策沒信心下,再請「黨政高層」出馬喊個數字試水溫,溫度過高時,再以「本來就還沒決定」說法收回政策。

政治是謹小慎微的工作,但執政黨把自己當百貨公司銷售員、將政策當成商品,先上櫥窗試買氣,賣不好再下架,換新品項、新政策、新說法,甚至是新人選。假如台灣的政治成了放話政治,「黨政高層放話」成了試水溫的工具與緩衝墊,目的是掩飾執政者對政策擬定的無能,那對台灣來說肯定是場大災難。

民進黨大老林濁水,也對「放話政府」做了批評,他說,總統在基層、迴廊、記者茶會不經政府團隊,跑單幫地、即興地「站到第一線」,拋出ABS、400億紅包,放話指揮政策,搞得大家一頭霧水…。

▲林濁水批評台北市長柯文哲陣營,話放得太粗魯、太傲慢。(圖/取自臉書) ▲綠營大老林濁水,也對蔡英文的「放話政府」做了重磅批評。(圖/摘自林濁水臉書)

不只如此,政府要員紛紛學美國川普上社群軟體發言,小英用臉書、部會用推特,就連新外交官身分遭質疑,當事人都上網代表發言,甚至回嗆…,整個執政黨把自己變網紅,誰有聲量就上網拉攏網友,政策擬定沒有SOP、人事任用沒有規則,國家政策整個都亂了套。

有這種現象,預估是民進黨還沒走出「韓國瑜陰影」。

韓靠網路聲量選上高雄市長,綠營就想如法炮製上網搶民心;韓要高雄發大財,民進黨就考慮把超收的稅金發給民眾…,偏偏每次都弄巧成拙,也凸顯小英對政策沒有信心,靠放話試水溫、抄襲對手爭取網路聲量作法,朝網紅治國之路前進。

另一個對政治沒有信心的證據就是新內閣名單。如果內閣改組是蔡小英檢討政績的成績單,這回蘇沒有開放外找人才,入閣的全是舊人,執政黨真的認為,用同樣的方法、同樣的首長,可以獲得不同的結果嗎?當然不可能!這張名單,更讓民眾無法相信政府改革的決心。

更離譜的是,新內閣重要位置都是剛選舉完的人,小英擺明只要選舉內閣,「會選舉」成了目前政壇最重要的專業,民進黨除了選舉人才外,難道找不到治國專業人才?不!答案當然不是「沒人才」,而是掌權者「沒信心」。

▲陳其邁和林佳龍在台中合體,同遊光復新村。(圖/翻攝自林佳龍臉書直播影片) ▲林佳龍與陳其邁在市長之戰敗選,如今都被列入新內閣名單中。(圖/摘自林佳龍臉書)

總統沒信心,執政黨不敢將政策公諸於世討論,只好把自己當網紅,透過網路試水溫;因為沒信心,所以內閣人選不敢大破大立、因此放棄專業人才,籌組選舉內閣;因為沒信心,總統不敢站上第一線,於是上網放話,卻又在民眾信心回溫之際,把行政院長推到背後,站回第一線繼續放話治國…。

面對一位沒有信心的總統,民眾對國家與政府自然更沒信心。我們認為,當今執政黨應從尊重專業做起,別再走選舉內閣,而是以專業政策優先;由專業人才制定的政策,能增加執政黨對政策的信心,不再需要放話治國、試水溫治國;如此人民才會對政府有信心,總統也才能「大破大立」,讓國家政策走上正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