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施孝瑋/演習號稱實戰化,真的實戰化了嗎?

1月17日中部地區舉行的反登陸操演,陸軍強調實戰化,依照實戰需求進行演練。圖為正在發射中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對泊地換乘中的攻擊軍進行打擊。(圖/軍聞社)
1月17日中部地區舉行的反登陸操演,陸軍強調實戰化,依照實戰需求進行演練。圖為正在發射中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對泊地換乘中的攻擊軍進行打擊。(圖/軍聞社)

文 / 施孝瑋

今年起國軍建軍備戰有新的改變,將過去的戰備周擴大為戰備月。「戰備任務訓練」以「防衛作戰」為核心,年為週期,季為單位,規劃第一季「戰力防護作為」、第二季「漢光演習」、第三季「聯合反登陸作戰」及第四季「聯合反空(機)降作戰」的演練重點,第一、三、四季各施訓一個月,由軍種政策指導,作戰區統一策劃,第二季由國防部主導執行漢光演習。戰備月的四周以「現地偵察」、「圖上兵推」、「現地戰術」及「實兵演練」等四個訓練階段執行,以逐步、落實推動戰備任務訓練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防部要求「仗怎麼打,部隊就怎麼練」,同時要求戰備月的演習不做行政接待、不安排說明官,對演訓進行實戰化的要求。

不安排說明官,不做行政接待就是實戰化了嗎?

從17日當天的操演來看,這次演訓和過去聯信操演的進行方式差別並不大。所以離實戰化的要求,應該還很遠。

陸軍進行聯信反登陸操演,概念是將所有的反登陸裝備與載台,在海岸構築一道道的火力波,對模擬登陸的攻擊軍,進行從遠而近的逐層火力打擊。從攻擊軍在泊地,以雷霆2000多管火箭開始攻擊;隨著攻擊軍逐漸迫近,再以M110自走榴彈砲、M109自走榴彈砲、戰鬥直升機、M60A3或CM11主戰車的105公厘主砲、小口徑機砲、標槍反戰車飛彈或AT-4火箭彈等構成層層火網,對攻擊軍進行反登陸舟波射擊。

對接近灘岸的敵軍,進行戰車砲直射。(圖/軍聞社)

這樣的演習,依然聲光效果十足,不行正接待和不安排說明官,卻也增加了媒體採訪難度,因為距離載具更遠,因此要有近迫感的照片只有軍聞社有。

但是真的「實戰化」了嗎?真正進行反舟波射擊,羅列在海灘上的裝備,一定要有隱蔽陣地。隨著攻擊軍偵測設備和能力的大幅精進,掩蔽陣地還不能只是用偽裝網搭一搭、沙包堆一堆就了事。因為攻擊軍的影像分析人員也是老練的戰士,會透過「反覘」的觀念尋找防守軍可能的陣地,以及可能的偽裝方式。因此若在陣地偽裝上不能做到有效欺敵,可能還沒迎戰就先損失泰半。

M109自走砲車,對渡航中的登陸舟艇進行火力壓制射擊,這些射擊都沒有變換戰術陣地,在實戰中將遭到敵方快速反應和打擊。(圖/軍聞社)

其次是戰術運動。灘岸的自走砲,整齊列放在海岸上,而且並沒有進行變換戰術位置。以目前的反砲兵偵測技術,可以利用反砲兵雷達、無人機進行砲兵位置偵測,旋即進行反砲擊。以美軍目前在實戰狀況下,M109砲車,大約每射擊2-3發砲彈,就要進行一次陣地變換,避免遭到反砲擊。但在現場看不到這樣的戰術作為,不是代表陸軍不把敵軍的反砲兵作為放在眼裡,就是認為這些是在戰場上必要的消耗品。

真正要達到實戰化的模擬演訓,還是要在對抗演練中才容易看得到。或是要有設計良好的訓練場,才能培養官兵足夠的敵情意識。

美軍為了達到在擬真敵情下訓練官兵的效果,在美國本土許多訓練營,設有擬真度極高的模擬住民地,對新兵或即將海外派遣的部隊進行先期訓練。在這些設施中,或以影像投影、或以模擬彈藥、或以聲光佈靶,模擬戰場狀況,讓士兵在這樣的訓練環境中,接受接近真實狀況的訓練,與演練各種應變作為。

美軍演習中會配發空包彈,接敵時直接已接近真實的火力進行接戰,讓官兵在實戰氛圍下進行演習,演習才會真實。(圖/美國陸戰隊)

即便是對抗演練,筆者親身經驗,美軍演習的「實戰性」非常的高。一個天天在打仗的軍隊,敵情概念自然和久訓未戰的國軍完全不同。

2003年4月底,筆者前往天寧島採訪美軍演習中的登陸與反登陸對抗演習。

擔任防守方是陸軍第25輕步兵師的一個連,攻方為陸戰隊一個營。

守方一個排負責海灘防衛與警戒,當發現敵軍登陸作業後立即後收至主防禦陣地。因此凌晨發現海灘上棄置的橡皮膠舟後,排長立即收攏部隊,並向主防禦陣地轉進。

陸戰隊在清晨發動垂直登陸,雙方開始交火(空包彈,感測器判定傷亡)。筆者隨著一班步兵盾入叢林,伺機反擊。

在叢林行進一段路,帶隊士官感覺前方有異,先示意筆者在旁土堤後隱蔽與掩蔽,然後就和對方以口令辨識敵友,確定是敵方後雙方立即向對方開火,整個過程,都是在高度集中精神和敵情概念下進行。

除了使用空包彈外,美軍也會構築真實戰場場景的訓練場,讓士官兵在接近實戰的情形面臨各種狀況,磨練出順利完成任務的能力。(圖/美國陸戰隊)

但國軍這類演練,殺氣不夠,真的是久訓未戰的部隊。

真的要「實戰化」就必須從基層部隊的對抗演練作起,由下而上的逐漸將實戰化概念落實在演訓中,而不是弄個「戰備月」,結合固定演訓,但最後一點都沒啥改變。

●作者: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