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生態有利造謠? 專家解釋達克效應「越無知越自信」

▲網路生態有利造謠?學者以「達克效應」解釋。(圖/翻攝自 Unsplash )
▲網路生態有利造謠?學者以「達克效應」解釋。(圖/翻攝自 Unsplash )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假新聞是台灣政壇之前的熱門話題,扣掉那些惡意的政治中傷不談,很多時候網路上會以訛傳訛地流傳許多不盡真實的資訊,背後也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動機,似乎就是單純體現出,「簡單的謠言,總是比複雜的真相更容易被網友接受」。有網友在《批踢踢》提問網路的生態是否對造謠者較有利?有專家指出「達克效應」可以說明這現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網友在《批踢踢》八卦版發文表示,「 ptt 的生態是否對造謠者較有利?」該網友憑藉個人經驗,認為造謠的人可以擷取事件的片段,用一面之詞快速將事件定性,容易抓住讀者注意力;反觀想要澄清的人,必須完整將事件各方面說明,內容比較複雜比較長,往往讓一般民眾沒耐心看完。

▲(圖/翻攝自批踢踢) ▲有網友提問「 ptt 的生態是否對造謠者較有利?」(圖/翻攝自批踢踢)

該網友的個人經驗,相信許多網路使用者也有類似的感受。前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沈旭暉,日前在個人臉書剛好也有討論到相關話題。沈旭暉認為,透過社群網路演算法的推波助瀾,「達克效應」會越來越嚴重,「微真相時代」,只會越演越烈。

所謂的「達克效應」,是指知識程度越低的人,越以為無所不知,有一種建基於幻想的優越感;知識程度越高的人,越是認為自己不夠好,明白多言多敗,更傾向謹言。「達克效應」是由社會學家 Dunning 和 Kruger 二人提出,因此擷取兩人姓氏稱為「達克效應」。其實達爾文就曾說過「無知比知識更能令人自信」,也是在闡述類似的事情。

「達克效應」發揮在社群網路上,造成對內容越不了解的人,越有勇氣發言;反而對內容較有認知的人,很少留言。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真的想好好討論事情的人撤出社群網路,留下的大多是那些無論看見什麼都很敢言的庸眾。

這樣的環境,自然就成為謠言、流言、片面之詞蔓延滋長的溫床,而具有完整脈絡、需要時間消化思考的文章,反而無人聞問。這也就是沈旭暉口中的「微真相時代」,沈旭暉並且悲觀認為,達克效應透過網路演算法,在新時代變得更極端、更常見,網路輿論已經遺憾地,走上「一條不歸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