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應思聰、大芝床戲遭刪 《與惡》導演林君陽親解密

▲林君陽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頗受好評。(圖/記者林柏年攝,2019.05.04)
▲林君陽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頗受好評。(圖/記者林柏年攝,2019.05.04)

記者徐郁雯/專訪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刻畫「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被害者家屬間的處境,找來賈靜雯、吳慷仁等大咖演員,開創台劇新格局,甚至被封為「台劇天花板」。除了編劇呂蒔媛功不可沒,導演林君陽細膩的處理方式,讓整齣戲在「與惡的距離」之間,使得每個人的立場都能夠被了解、同理,看見了療癒的希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個參與《與惡》的演員,總會被問及「如何走出如此沈重的角色」?但圍繞著每個演員的導演,又何嘗不是被這些黑暗包覆?林君陽笑說:「拍完《與惡》後,我就許願希望能拍一部喜劇。」恰好他與李芸嬋導演共同執導《愛情白皮書》,但偶像劇走到最後,虐心情節不可少,讓林君陽笑說:「好像也沒有放鬆到。」

▲《我們與惡的距離》一播出就掀起討論熱潮。(圖/翻攝公視)

好奇問他,拍完《與惡》後,有沒有感覺到「爆紅」?他用一種靦腆的笑容說:「沒有,在一排明星面前,誰會在乎導演啊?」其實戲劇播出時,他正在拍攝《做工的人》,每天在工地爬上爬下,也因此無法同步收看播出,「但我知道這部戲有得到很大的迴響」,他露出淺淺的微笑,他知道他想做的事情,在社會上確實開始某種發酵。

編劇呂蒔媛透露,其實劇本有寫一段應思聰(林哲熹飾)、李大芝(陳妤飾)的床戲,只是被林君陽刪掉了。問及導演為何刪除此橋段?他說:「我覺得在文字階段,對這個戲的想像比較直接,但拍攝過程中,比蒔媛姊想得更寫實,床戲可能會給觀眾帶來另一個刺激,但我覺得會模糊思聰與大芝角色想表達的,所以就刪除。」

▲曾沛慈、林哲熹在《與惡》飾演姊弟。(圖/公視提供)

林君陽也說,其實一開始呂蒔媛寫劇本時,對於該橋段也有所顧慮,然而這個顧慮、也是每個人心中的顧慮,所以他在看到劇本第一眼時,就在思考要不要刪去。至於向呂蒔媛提出刪除該橋段時,會不會有點緊張?林君陽突然笑出來說:「不會,因為我們是一個Team。」他認為只要做了一個對的決定,大家都會支持。

▲林君陽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圖/記者林柏年攝,2019.05.04)

談及第十集中,林予晞飾演的社工宋喬平,面對發病的應思聰問說:「為什麼是我?」林予晞則回應:「可能因為,你比較勇敢。」林君陽透露,「那場戲是所有事件真正的結局,我真的很想要有像『句號』的東西,那邊給的答案,可能不是真的答案,但我好希望有類似答案的東西出現。」

他說,其實劇本上沒有安排這場戲,也想過,若是找不到一句好的台詞,乾脆就捨棄這場戲。沒想到林予晞說出這句話,當下所有人都有些愣住,「我覺得某個程度來說,它是對的,只是我很怕這句話,對於某些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刺激」。

林君陽不諱言,他曾想把這句話剪掉,但他又思考著:「對一個沮喪、心中有希望在的人來說,這個回答、是一個安慰。」他坦言,當時心想:「不是很肯定它(這句話)是對的,從播出前、到播出後,我都捏把冷汗,我都不知道怎麼辦。」

▲林予晞透露這段對話是即興發揮。(圖/翻攝臉書)

幸好,最後觀眾給予的反饋,大多還是正面。林君陽表示,他明白沒辦法討好到每個觀眾,但這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努力,希望這齣戲傳遞的「療癒」,能讓每個人心中充滿更多愛。

至於在片中,有許多「彩蛋人物」,包含編劇呂蒔媛、徐譽庭等人,都現身法庭參與演出。是誰想出的點子?林君陽眼睛一亮地說:「是大家一起想的!」他透露,呂蒔媛認為無論是什麼角色,即便是一句話,都需要一個很在狀況內的人演出,因此就找了身邊好友,包含葛蕾演出受害者家屬,都是呂蒔媛打電話拜託對方,才有如此精彩的演出。

FotoJet - 2019-04-03T111803.465 ▲呂蒔媛寫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本。(圖/記者陳明安攝)

林君陽也說,其實在療養院的橋段,本來有計畫要找一群導演,在應思聰後面做復健操,但時間真的太難喬,才放棄此想法。談到這個話題時,才感覺林君陽比較放鬆,他笑說:「除了這些彩蛋,跟喬平、一駿的戲碼,其他都太沈重了。」

只是這麼多彩蛋人物,林君陽透露,還有一個人大家沒有發覺,就是第三集的審判長,是由金鐘編劇杜政哲飾演。他用有點好笑的口吻說:「大家都沒有發現!」也透露,其實一開始想找一堆金鐘編劇,在法院坐一排。對於小細節編排都相當仔細,讓人感受到《與惡》滿滿誠意。

▲知名編劇杜政哲(後排中)也參與演出。(圖/翻攝自Catchplay)

只是最後的結局,加害者、被害者家屬之間和解,似乎有些過於理想化?林君陽點點頭,他說:「蒔媛姊寫的是一個比較偏圓滿的結局,我有跟她討論,但她說:『我就是社交派編劇!』我被這句話打死。」

林君陽強調,《與惡》這齣戲是以「療癒」為出發點,或許結局過於理想化,但希望這部戲的產生,能讓世界再和平、再好一點。「雖然結局看似理想化,但現實中也可能發生,有時候現實發生的事,比戲劇還多可能。」

▲《我們與惡的距離》備受討論。(圖/翻攝自公視臉書)

他對於結局,是存著疑慮的,直到某一天,看到了一篇報導,內容是關於加害者、受害者家屬,彼此和解之外,還能互相聯絡。林君陽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卻活生生上演,他拜託劇組找到當事人,並邀請到現場,與演員分享心境,「那個氛圍很奇妙,一瞬間,演員都很入戲,靜雯說:『夠了夠了,不要再講了。』然後我們就直接拍了。」

▲林君陽希望《與惡》,帶給觀眾「療癒」的感受。(圖/記者林柏年攝,2019.05.04)

林君陽說:「那不是導演的功課,那場戲、非常奇妙,自然而然就拍好了,完全沒有試戲過。」他說起這段,還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真的就像是命運幫了《與惡》一把,讓一切這麼自然發生,就跟這齣戲的出現一樣。

▲賈靜雯飾演的受害者家屬,與加害者家屬坐下,談談心中感受。(圖/翻攝自Catchplay)

台灣的電視圈面臨蕭條,《與惡》的出現,像是一種救贖,用一群人的努力、告訴台灣的人,這個地方還充滿希望,或多或少,我們都曾經經歷苦痛,但就像是那句話:「希望就在雲後面。」

台灣的希望,才正要開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