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傷痛難醫治!正妹教師靠2招療癒孩子 跨越英語障礙

▲原斗國中老師吳蕙君幫助孩子透過沈浸式教學法,勇敢地說出英語。(圖/教育部提供)
▲原斗國中老師吳蕙君幫助孩子透過沈浸式教學法,勇敢地說出英語。(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把自己當成撫平學生英語學習傷痛的治療者!」師大教育系郝永崴教授的一句話,深深觸動原斗國中表演藝術老師吳蕙君。小時候,個性內向的她也曾在英語學習上因受責罰而變得畏縮不前,「怕出錯,乾脆不講了」,如今她也成為老師,知道在學習上受傷的孩子,若要得到醫治,再次跨步前行,必須從受傷的地方重新出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小到大學了幾十年的英文,藝術研究所畢業的吳蕙君,英語能力始終表現在優秀的讀與寫上,聽與說能力卻明顯不足,直到隻身前往美國語言學校就讀後,才開始有了新的體悟。

痛過才懂得療傷 正妹教師療癒孩子學英語的傷痛 ▲原斗國中老師吳蕙君幫助孩子透過沈浸式教學法,勇敢地說出英語。(圖/教育部提供)

「陌生的國度中,為了生活,你必須勇敢將所有你會的英語使用出來,無論對錯。」剛開始難免退縮害羞,甚至感到挫折,但久而久之成了習慣,英語聽說能力也跟著突飛猛進,一條新的學習路徑就出現了,覆蓋過去受傷的學習經驗,更使她體認到「語言就是要使用出來」這個千古不破的道理。

2018年,原斗國中決定參與「沈浸式英語教學特色學校試辦計畫」,負責表演藝術教學的吳蕙君欣然接受挑戰,因為她希望幫助孩子透過沈浸式教學法,自然而然接受英語,並且在充滿安全感的學習環境中,勇敢地說出英語。

一開始,學生對全英式教學無法投入,有的學生甚至說:「台灣人聽嘸英文啦!」吳蕙君只好想辦法依學生上課反應,逐步調整課堂上中、英文的使用比例,直到發現,學生已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英語,就連當初反彈的學生也不再排斥時,下半學年開始,才逐漸恢復全英語式教學。

痛過才懂得療傷 正妹教師療癒孩子學英語的傷痛 ▲原斗國中老師吳蕙君(左一)幫助孩子透過沈浸式教學法,勇敢地說出英語。(圖/教育部提供)

「先接受、不排斥」是吳蕙君的階段性目標,因此課堂上她不教文法,也不刻意針對英語糾錯,只使用學生學過的文法和單字,來敘述、表達、討論與溝通主題,並且以誇大的肢體動作講解,使學生都能輕易跨越英語障礙,瞭解主體課程所要學習的內容。

「明確、簡單、耐心、讚美」是吳蕙君的教學理念。指令必須明確,使用英語必須簡單易懂,教學態度要充滿耐心,不能無故責罵,並以大量的讚美回應,以鼓勵學生樂在學習。「表演與語言學習很像,學習過程需要不斷支持與鼓勵,學生才會願意將所學大膽的使用和展現出來。」

以表演藝術中的模仿力訓練「鏡子遊戲Mirror Game」為例,課程主軸在訓練學生透過觀察力的細部揣摩,使模仿力精進,同時,在老師傳達指令或遊戲過程中,將英語融入表演藝術,使學生能夠應用英文所學。

曾負傷的人才能懂得如何療傷,曾在英語學習上受挫的吳蕙君認為,未來多變難測,學習道路上,唯有對新領域、新事物保持開放、柔軟且彈性的學習態度,才能不害怕犯錯,永遠樂在學習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