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劉仕傑/口罩與撤僑:防疫的真假議題大戰

▲首批台商日前從大陸武漢市返台,結果爆出機上人員與名單不符,且多數人都是和徐正文關係良好的台商,引發輿論砲轟。(圖/NOWnews資料照片)
▲首批台商日前從大陸武漢市返台,結果爆出機上人員與名單不符,且多數人都是和徐正文關係良好的台商,引發輿論砲轟。(圖/NOWnews資料照片)

文 / 劉仕傑

台灣在處理這次武漢肺炎疫情上,可說是可圈可點。在2月3日撤僑之前,台灣的確診人數維持在十例,不但確診人數已暫時控制不再成長,且有康復案例。與亞洲各國確診人數相較,台灣的確診數目可說是非常低。這是全體政府人員不眠不休的努力以及社會各界的防疫共識所共同促成,如果考量台灣與中國的頻繁互動,這樣的防疫成果更顯得難能可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諷刺的是,正是因為防疫表現優良,口罩之亂才會成為新聞焦點。從口罩價格的變動(8元降為6元,之後又變成5元)到口罩數量是否足夠、人民從早到晚排隊買口罩等,瞬間台灣全國兩千三百萬人口繞著口罩打轉。平心而論,口罩價格根本是假議題,人民關心的是有無辦法買到口罩,怎麼會計較一個口罩便宜一元或兩元。而口罩數量某程度也是假議題,因為健康的人事實上沒有戴口罩的必要,台灣也尚未有社區群聚感染,甚有醫材專家指出,口罩無法防止武漢肺炎病毒的感染。

新聞瘋狂炒作口罩議題,事實上是對台灣政府處理這次疫情的另類肯定。正因為沒有其他重要的疫情新聞可報,只好聚焦於口罩價格與數量。國民黨的名嘴見獵心喜,也開始炒作「內褲有可能七天換兩條嗎?」之類的聳動話題。

雖然口罩是假議題,但撤僑卻是棘手的真議題。

撤僑的本質是政府對政府的官方行為。以美國政府為例,美方在2月4日派了兩家飛機抵達武漢,準備進行第二波的撤離,預計撤離人員數目為530人。撤離專機是美國政府的資源,所以能上飛機的就是美國外交官跟美國公民,美國政府負責美國公民的安危,也要對這些人抵達美國本土後會不會造成進一步傳染疫情負起全責,所有的機上乘客都要進行嚴格的名單比對,差一個都不行。

上述講的是撤離專機的正常狀況,但台灣的撤僑作業卻不是相同的邏輯。

陸委會直到班機起飛前最後一刻才被告知244人的乘客名單,但飛機抵達桃園機場後卻出來247人,這3人的落差是怎麼來的?更別提這3人裡有一人後來證實是確診案例。

答案正是台灣的撤僑作業,被中共用模糊的「春節包機」模式進行假包裝。

首先是航空公司的選擇。以美國為例,在正常狀況下,由美國派出專機飛往中國進行撤離,這是一國政府對海外公民的保護,也是主權的宣示。但在台灣的案例中,中國政府不願我派出國籍航空(如華航及長榮)班機飛去武漢,因為不想要外界解讀為這是一個「有主權意義的撤僑」。中方堅持改由中國國籍的東方航空載台灣人返台,試圖對內自圓其說為「中國國籍航空」載送「台灣同胞」飛返「中國國內的台灣省」。

再者就是機上乘客的掌握。由於是中國的國籍航空公司、位於中國的機場、中國的機場官員等因素,台灣政府這端對於乘客名單的掌握完全處於被動,只能仰賴中方善意告知。在台灣的撤僑案例中,陸委會直到最後一刻才取得名單,作業時間被高度壓縮。更麻煩的是,如果乘客名單在最後一刻更改,台灣這端也只能無奈接受。目前尚未得知這台撤僑專機上有無中國官方的行政聯繫對口,如果沒有,那當飛機抵達桃園機場,台灣這端發現乘客名單有誤時,又該與何人確認呢?以3日為例,台灣基於人道優先於政治的考量,照單全收飛機上的所有乘客,但如此以來,也對台灣的防疫造成了未知的風險。

會有這樣的困境,事實上來自於新聞上所謂國民黨七人小組在撤僑這件事的居間斡旋。誠然,在兩岸官方互動的僵局情形下,國民黨利用自身人脈促成這起專機,不能說是惡意。但也因為不是「官方」機制,所以乘客名單的選擇公平性及準確性無法得到保障確認。至於陸配能否上機,我認為是見仁見智。基於人道考量,如果台灣籍另一半以及小孩都登機,陸配卻不行,似乎也有失情裡。

兩岸在武漢肺炎的第一起撤僑「合作」,卻留下不愉快的陰影。對陸委會來說,最大難題是一方面得表達對這次溝通過程的不滿,以確保下次合作能更順暢,但另一方面是卻也不能把氣氛搞僵,日後雙邊溝通大門完全關閉。隨著中國疫情逐漸上升,封城數目增加,各國政府紛紛撤僑,台灣政府事實上處於最脆弱的(vulnerable)的尷尬位置,因為在中國工作、求學、經商或旅遊的數百萬台灣人,都有可能成為隱性人質。別忘了,中共單方善意的「春節包機模式」將持續到何時?如果疫情持續研商數月,「春節包機模式」還能適用嗎?

口罩之亂是假議題,但包機撤僑卻是貨真價實的真議題。在武漢肺炎的處理上,台灣政府的防疫工作已經進入深水區。

●作者:劉仕傑/時事評論員、前中華民國外交官,曾派駐中華民國駐帛琉大使館及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