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吳斯懷們是怎麼養成的?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0.02.21)
▲國民黨立委吳斯懷。(圖/記者葉政勳攝 , 2020.02.21)

文 / 吳崑玉

吳斯懷抨擊蔡英文的兩岸挑釁說引起鄉民幾乎一面倒的撻伐,其實這位老將私下人緣不差,也算個可以談的人,他只是一大票深藍人士的縮影,會這麼不合時宜的講話,其實有他的思維背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者小時候身在藍營,某次巴拉巴拉講了些政策建議,大我最少二十歲的長輩回過頭對我緩緩的說:「你講得很好,但這些好東西是要做給誰的呢?」

「聽不懂?!」

「現在老大是誰?為什麼要做給台獨呢?」當時總統叫作李登輝。

許多年以後才理解,在老一輩藍營政治人物的心中,仍存著「恩庇-侍從」體制下的打工仔思維。老大才是一切權力與利益的來源,也是所有交換與奉獻進貢的對象,所有工作都是要為老大服務的。小市民生活的好壞,在他們的價值系統中,遠不如老大的歡喜與厭惡來得重要,甚至不如自己家族的存在與富足來得重要。在他們心中,所有權在誰手上?跟對了人,比經營績效還重要。

這種思維又受到90年代民主化的摧殘,於是變得更極端,最近爆紅的政治劇「國際橋牌社」就在演這段故事。藍營認定民進黨之所以壯大,是受到美國和日本在背後的暗中支持。他們沒了老大,心底會慌,被民進黨人罵「外省豬,滾回去」,罵到又恨又慌。於是就算借牌也要借出一個老大,正在崛起的中國大陸,便成了他們心中的新老大。從此之後,國民黨人開口閉口都是兩岸關係,沒有兩岸關係當導言,就不知如何論述。論述邏輯也只有一條:兩岸不能打仗,台灣打不過大陸,所以就算中華民國這塊招牌委屈點,也別讓老共不開心。為了抵抗台獨綠營的借殼上市,藍營掏空轉賣,也是剛好而已。

這是深藍掛最根本的心態:不在意一般人民感受。只要老大開心,放夠資源,控制了媒體,眾口一致,就能引導輿論,人民感受是可以被操縱的。


那以國民黨當年資源之豐富,為什麼不能與民進黨一戰呢?因為「不用功」。民進黨打選戰,只要對手一浮上檯面,不待提名,就有一組人衝監察院翻他的財產申報,拿回來一條一條查對。另一組人去圖書館翻找歷年新聞,或整理立法院公報,找出發言紀錄與投票紀錄。再一組人下地方問地方人士和記者,查問回報各方評價與家族歷史。回來組織整理後才變出各種文宣素材。

國民黨以往還有文宣小組的研究生在做這些苦工,現在只有想一夕成名的網紅們。而且愈上層愈不用功,許多膝反射動物,在朝肛門期,在野口腔期,別說新趨勢與新知識,連政務工作的作業流程和任務分工都搞不清楚,只會罵東罵西,整天憤怒抨擊,卻又打不到痛處,然後麵粉水球,勾芡復國。

那就檢討改進或換批新人上去吧?!對不起,黨內文化不但要論資排輩,還要尊重倫理。有事屬下扛其責,有酒食先生饌。當官心法是「依法而不行政,道歉而不認錯,檢討而不改進,引咎而不辭職。」要改進就改進底下人,長官英明神武,文能安邦,武可定國,怎麼會有錯?如此老司機怎麼能換手?不改進又不放手的結果,就是同一代人,三十年來不斷重複一樣的低級錯誤。

為什麼多次失敗也無法擊倒這種文化呢?講穿了,就是老的小的,都沒有LP。

平日健康掛帥、道德掛帥、自己安全掛帥、前途第一。眼不能見血,手不能沾污。罵人怕被告,打架怕受傷。爛事、壞事、麻煩事,定要聳恿他人去處理,自己只負責教唆殺人。整屋上下,都把自己當成玻璃娃娃在呵護經營。等到前線戰將一身傷被抬回來,滿朝嫌棄,良弓當柴火,走狗當食材,高層繼續過他們的好日子。

三十年來,不在意民心讓藍營失掉了根;不用功使其連戰連敗,還把治國專業的招牌自己砸了;不改進使藍營愈來愈像對著機關槍拼刺刀的萬歲衝鋒,還常常腦筋不清不楚,跟不上時代,抓不住時機;不放手讓老人們一直在舔拭自己過往的光輝,滿足自己的虛榮,新一代逐漸流失。而沒有LP,使他們面對綠營時,既不願戰也不能戰,只想拱老大哥出來應戰。即使老大哥現在得了肺炎躺在病床上動不了,也得狠嗆幾聲:「等我大哥身體好了,你們就完了!」

吳斯懷不過是老藍男們這「四不一沒有」組織文化捏出來的代表人物,不自覺的被拱上台去當砲灰。除他以外,還有無數吳斯懷們,仍陷在同個文化思維陷阱中而不自知,喊著改革去爭奪權位,卻沒意識到,如果改不動這些文化與思維,自己只是在爭逐下一代的砲灰。

其實,藍軍有許多專業人才,許多寶貴的執政經驗,能幫國家社會提出更好建議,卻總是棄而不用。反忙著用自己無力的手指,想對綠營執政打頭打臉,結果也總是自取其辱。

養出吳斯懷的組織文化,也正在養成另一批小吳斯懷,換了再多黨主席,「四不一沒有」還在繼續傳承,這才是藍營真正的危機。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