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林園清水巖二戰軍事遺址 6公里戰時地下坑道蒐秘

▲日據時代隧道遺址是位於鳳山丘陵上,該隧道是日據時期日軍徵曰林園區民一斧一鋤,逐步開鑿而成。目前在清水岩上的龍蟠洞一帶較安全,但要進入時仍應照明、頭盔裝備齊全。(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13)
▲日據時代隧道遺址是位於鳳山丘陵上,該隧道是日據時期日軍徵曰林園區民一斧一鋤,逐步開鑿而成。目前在清水岩上的龍蟠洞一帶較安全,但要進入時仍應照明、頭盔裝備齊全。(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13)

記者宋德威/高雄報導

【清水巖】位於高雄市林園區鳳凰山南段東緣山麓,是在地表隆起珊瑚礁石灰岩地質,也是台灣本島海岸上升明顯的丘陵地形。山麓有泉水從石縫湧出,晝夜不停,澄清見底,此即清水巖命名之由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日據時代是高雄洲八景之一,清水寺、靈泉寺、龍蟠洞、長壽茄苳、桃源洞、石船、石台灣、唐榮墓等從巖上遠眺,林園區境盡在眼中,琉球嶼、恆春大武諸山隱約可見。歷史文獻記載,清水巖古蹟山麓有泉從石罅出,注為汗池,大旱不涸,灌田數百畝,以之烹荼,別饒風味,此即清水巖命名之意,岩南數武有清水寺,為道光十四年總理張簡立募建,直到光緒十四年該寺請巨商黃合春號復捐資重修。

根據地方耆老指出,主隧道由林內里的鳳山水庫經清水岩,到中門里的鳳鼻頭,而支隧道盤根錯節。(圖/記者宋德威攝,2017.3.13)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表示,日據時代隧道遺址在高雄市有好幾個地方〈山域〉均有,壽山、岡山、龜山及半屏山的戰備坑道與清水巖風景區裡的龍蟠洞都是據有歷史保留價值的軍事遺址;值得一提,台灣早期的兩棲蛙人特戰訓練基地〈陸戰隊兩棲偵搜營〉也在林園區西邊的鳳鼻頭海岸邊,因國防考量目前已移至左營海軍基地內。

郭吉清說,日據時代第二次大戰時候,日軍徵召林園、大寮、小港等地的居民,用人工開鑿與機具等方式完成清水巖坑道。路線部份主隧道由林內村的南高雄的鳳山水庫,經清水巖到小港的鳳鼻頭,而支隧道盤根錯節,其主要用途是防止當時美軍登陸台灣南部時的最後守衛基地。目前隧道內海底文化資源豐富,極具文史價值。

經過勘驗後林園清水巖部分的隧道段,在2003年12月15日列入歷史建築。因年久失修,部分隧道已有坍塌,而在林園區清水巖風景區內的「龍蟠洞」景觀,是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坑道遺址,且是結構比較安全的珊瑚礁石灰岩結構。另外值得探訪得是清水巖考古遺址又稱【唐榮墓園考古遺址】,位於鳳山丘陵南段東緣,清水寺的西北方,年代大約在400~2000年前。在文化資產的特殊意義為鳳山丘陵史前時代晚期地方類型代表性遺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