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台歷史記憶庫 為長者生命記憶留見證

中央社 生活 / NOWnews
中央社 生活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15日電)「媽媽,我愛您」,少年離家卻因時局變化,一別家鄉40多年,曾任兩蔣侍衛官的翁元含淚在鏡頭前道出對已故母親的思念;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畫,為這些長者生命記憶留下見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啟動「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畫,尋訪遷台一代、二代、三代人物,拍攝口述歷史,透過影音紀錄及史料典藏,為遷台長者及家屬珍貴的生命記憶留存歷史見證;自2016年起調查研究,迄今已蒐錄超過200名見證人物。

根據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資料,翁元1930年生,1946年看到國民政府張貼招考蔣介石「衛士」的布告,瞞著父親偷偷報考;臨行前,母親偷偷塞給他一個金戒指和一雙新縫製的布鞋,當時翁元心想,服役3、5年就可以退伍回鄉,沒想到一別家鄉就是40多年。

翁元長期擔任蔣介石隨扈,是蔣介石第一個指名的侍從副官,在蔣介石過世後,在慈湖為蔣介石守靈;1978年成為蔣經國侍從。

下午的發布記者會上,參與受訪見證的翁元、水墨畫家劉國松、前文化部長洪孟啟、前新聞局長趙怡等人,以及前總統馬英九都應邀與會。

翁元帶來當年護衛蔣介石的照片,劉國松拿著當年因為思念母親所畫的「媽媽,您在哪裡」畫作,馬英九則分享當年在成功嶺與父母合影的照片,共同拼貼出時代的印記。

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說,希望透過「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畫,為大時代的悲歡離合留下見證,讓後代子孫都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祖先從哪裡來。

馬英九表示,抗戰勝利之後,已經有不少人從大陸來到台灣,幫忙修復鐵路、恢復電力或教書,這些人被忽略,他建議也應納入「遷台歷史記憶庫」搶救計畫。(編輯:張良知)107051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