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10年輪轉 陳德霖:非必然定律 港抗震力強過

▲ 陳德霖表示,香港目前的金融危機抗震能力強過1997和2008年。
▲ 陳德霖表示,香港目前的金融危機抗震能力強過1997和2008年。

鉅亨網

2008 年爆發金融風暴至今已屆滿 10 周年,過去數十年,幾乎每隔 10 年便爆發一次金融危機;「末日博士」魯比尼上週四更列出 10 大理由警告,2020 年將爆發金融危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並不相信這是必然的定律,指現在很難預知下一波金融危機的震源來自何方,但認為有些宏觀指標值得注意,包括「收入分配不均」及「財富過度集中」,強調香港目前的抗震能力強過過去 2 次危機

陳德霖表示,每次金融危機相隔多少年一次,其實問題不大,但會不會在一段時間內累積成不平衡,弱點,才更重要。他坦言,目前主要經濟體債務水準較 10 年前不跌反升,尤其值得關注。

據國際清算銀行 (BIS) 資料,香港近 10 年間負債比例明顯急升,據以往分析,香港作為金融中心,企業負債不止來自本土企業,政府鼓勵債券市場發展而帶頭發債,就推高政府債務。金管局近年主要向社會提醒,家庭負債水準上升至新高對樓市的風險。

陳德霖指出,現在很難判斷下次金融危機的震源來自何方,但有些宏觀指標值得關注,包括過度槓桿,以及收入分配和財富不均,導致傳統價值受到衝擊。

他引用美國的數據顯示,1960 年時美國勞工收入佔 GDP 比例為 65%,但到 2014 年時降至 60%;1960 年時美國 0.1% 最富有家庭,財富佔有率為 10%,到 2012 年財富佔有率升至 22%,上述數據正反映收入分配不均及財富過度集中情況。

從其過去 10 年觀察所得,由於極低利率及量化寬鬆 (QE) 政策,令很多地方都出現資產價格上漲,香港的樓市亦出現過熱,並於財富分配方面產生問題。

陳德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無法存錢買房,購買力已跟樓價脫節,美國情況也一樣。正因收入分配不均及財富集中愈來愈嚴重,以致出現「川普現象」,人們一反多年來的基本原則,不再支持全球化及自由貿易。

就會否採取額外措施以備應對下次危機,陳德霖認為,防禦工作需在榮景時做,當危機出現,便有足夠的彈藥、資源和技術作出應對,目前才準備防禦措施就太遲了。

他說,香港金管局共推了 8 輪收緊樓按逆周期措施,房貸平均承作成數由 2009 年的 65%,降至目前的不到一半;負債占收入比例也由 41% 降至 34%,當樓市轉向時,抗震力較 1997 年和 2008 年時更佳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