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佔領立法會,香港年輕世代的集體反撲

▲香港立法會是高聳鋼筋水泥現代建築,玻璃都是強化玻璃,示威人士能夠破門而入,更顯示出其執念異常可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香港立法會是高聳鋼筋水泥現代建築,玻璃都是強化玻璃,示威人士能夠破門而入,更顯示出其執念異常可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鄭仲嵐

7月1日,香港迎來回歸22週年紀念日,同時也是22年來最黑暗的一刻。大批香港年輕人衝進位於金鐘政府總部旁的立法會大樓,史無前例地佔據了這個立法殿堂。就如同台灣在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般,香港的年輕人直接用攻擊行動來跟當局做出抗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送中」遭暴力驅趕引爆怒火

早在6月9日,香港就因為逃犯條例修訂而爆發反送中示威,從9日的100萬到16日倍增到200萬,顯示對於香港政府強制要修訂條例的不滿。然而,香港政府並未聽到憤怒的浪潮,12日出動武力強勢驅離,並用橡膠子彈、布袋彈與催淚瓦斯等對付手無寸鐵的香港市民,這讓香港年輕人為主的抗議人士感到極為不滿。

15日起,陸續有香港年輕人表達「反送中」後寧可選擇輕生,到30日為止,已有三人因此離世。不過香港政府對於有人因反送中輕生一事完全不聞不問,甚至親中派報紙也都不予報導,使得許多憤怒地年輕人聚集到立法會前。

7月1日當天,現場的情況相當激動,但親眼目睹不認識彼此的人互相分工合作,有人拼命大喊「需要攻擊物品」,一堆人從立法會外搬來長鐵條,拆下任何交通標誌下來幫忙。不同於台灣立法院的低矮牆與傳統建築,香港立法會是高聳鋼筋水泥現代建築,玻璃都是強化玻璃,黏著性極強,當下看起來土法煉鋼,但是破門而入的執念卻異常可怕。

最終在晚間9點,年輕人成功衝進立法會,在香港紫荊花標誌上噴上黑漆,架起「沒有暴徒祇有暴政」布條,政府對法案與人權的一系列冷漠,喚起香港年輕人的大反撲。

隱然成形的世代對立

不過,沒有實質武器的香港年輕人最終還是要面臨香港警察的強勢驅離。警方再度出動催淚瓦斯與警棍,直接揮向年輕的抗議者們,又再次敲碎了他們的心,對於政府僅存的一點信任,已經歸零。只是,對於香港老一輩的人來說,這些年輕人的「反撲」在他們眼中,也只是無賴的「找麻煩」。

就在7月1日回歸日的6月30日,香港另一幫挺警察「嚴正執法」撐警隊大遊行,也在金鐘的添馬公園舉辦,根據主辦單位宣稱,有16.5萬人潮來支持,而根據當天去採訪觀察的筆者來看,人數約為近3萬人。

該活動找來許多香港藝人一起響應,包括譚詠麟、鍾鎮濤、梁家輝與常飾演警察的老派演員陳欣健等,直接現場出席來力挺香港警察。另外無法出席的導演王晶、李力持與演員陳百祥等,則是用社交網站等表達「撐香港警隊」立場,鍾鎮濤更上台發言表示那些年輕人「九唔搭八」,亦即搞不清楚狀況。

望眼一看,現場來參加活動的幾乎都是50歲以上的老一代,他們有的手持中國國旗揮舞,並且忘情大叫「阿sir,Madam我撐你!」(警察、林鄭我挺你)。對比7月1日滿滿年輕人的抗議人潮,香港社會的世代對立已經無法避免。

年長者只盼有錢賺

在攻擊立法會的現場,一位16歲的黃同學告訴我,很多香港老一輩都是六零與七零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逃來香港的,當初身無分文,有工作就做。黃同學說:「但他們對於中國還有很高的愛國情懷,至今對中國還念念不忘,對於獨裁,覺得只要不妨礙他們賺錢就好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經濟成長後,那些老一輩逃來香港的中國人,開始對祖國有了自豪感。

「他們把錢看得太重要的,身在一個自由之都,完全不能體會自由定義,還是服膺上一輩共產體制與社會主義思維」。黃同學說,這些定居在香港的逃難中國人,成為香港親中派的絕對勢力。

23歲參加立法會抗議的劉先生,父母本身就是文革時從廣州逃過來的「我爸爸當初還游泳過來,游好幾個小時」,在新界的餐廳打黑工,後來認識同樣也是從廣州逃來的媽媽而結婚。怎知父母賺錢買房後,碰到香港回歸,他們搖身一變成為親中派,覺得祖國站起來了,莫名生出「光榮感」。

信奉自由民主的劉先生為此跟父母在對中國觀念上有許多爭執,甚至在家一度要大打出手,至今父子已不講話。不只劉先生,在場不少學生都表示,父母有一方是從中國來的,因此他們跟父母在家都不聊天,參加抗議也只是說「我要出去」。

就如同台灣現在因為紅色媒體入侵議題,造成親中的老一輩與較支持台灣本位思想的年輕人對立,香港的世代對立也成為現在的進行式,甚至比台灣還更加嚴重。巧合的是,台港雙方都正好因為「親不親中」一事造成家族政治上的對立,當初渴望賺大錢的香港老一輩、與生下來就信奉民主自由的年輕一輩,所造成的鴻溝,也許正是台灣未來幾年都會面臨的縮影。

●作者:鄭仲嵐/BBC、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外媒特約記者,作品見諸於台灣、英國及日本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