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去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之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98期「藥品斷捨離」一文中,提醒民眾收納藥品應連同原包裝、說明書及藥袋一起保存,以利辨識及使用前參考用藥資訊,顯見「原包裝給藥」對民眾用藥安全至關重要。

成大醫院藥劑部主任鄭靜蘭說,在藥品大部分以30天為單位包裝的歐美國家,盒裝調配機的「原包裝給藥」早已行之有年,但台灣各醫學中心卻遲遲未引進,可能與國內醫療體制病患回診以週為單位,慢性病回診以4週、28天為主,但並非所有的藥商會以「週」或「4週」的包裝供給醫療院所;成大醫院就有41項非28倍數包裝的藥品需進行預包後,才放入機器。
為了發揮盒裝調配機的效能,除了慢性病之口服藥品外,其他外用、眼用、吸入劑或胰島素筆針,只要有外盒包裝,特別是有藥名或包裝相似的品項皆優先放入機器,以減少因藥品相似導致的調劑錯誤。

期待成大醫院的「超前部署」,發揮領頭羊作用,各醫院一起推動讓民眾拿到原包裝藥品,減少調劑時需拆盒、裁剪,藥師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處方評估及用藥指導,讓病人用藥安全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