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物/美國博士研究民俗信仰30載 憶親身經歷皮皮挫

▲中研院研究員康豹教授,自述自己從美國嫁來台灣。(圖/記者詹皓帆攝)
▲中研院研究員康豹教授,自述自己從美國嫁來台灣。(圖/記者詹皓帆攝)

記者陳錦欣/綜合報導

我姓康名豹號阿呆,台語叫恐怖。」中研院研究員康豹教授,自述自己從美國嫁來台灣,在台灣各大學教書,最後「北伐」成功進入中研院,談笑風聲間幽默感十足,更令人嘖嘖稱奇的還有他對台灣民間信仰30多年的深度研究,談起親身經歷還會不寒而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國70年代,康豹隻身來到台灣學中文,離開台北後才曉得有第二種語言「閩南話」,當時跟著助理一起到彰化,開始接觸王爺信仰,參與了燒王船、鹽水蜂炮。某天田野結束時他跟助理一起騎著車,沿著濱海公路要前往熱炒店小酌,騎到一半冥冥中一個念頭讓康豹將車子停了下來,當他停下車猛然發現前方居然有一個深達2公尺的坑洞,若沒及時停下非死即傷,當下他全身發抖沒有警示牌的情形下,他怎麼知道要煞車?被問及研究民俗信仰如此多年,相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鬼神存在?康豹說:「如果你問我有沒有看過鬼神,我沒有看過。但是我有沒有感覺到?我有感覺到。

▲回顧在台定居30
▲回顧在台定居30 餘年,康豹認為台灣是個非常友善的地方。(圖/記者詹皓帆攝)
 

位於新莊的地藏庵,又名大眾廟,是康豹做深度田野的廟宇之一,當中最聞名的就是「告陰狀」,這是為了讓信徒有機會對神明訴苦的儀式,希望自己所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獲得伸張正義的機會。這整個過程也是康豹教授研究的一環,藉由這些過程,還有還願民眾的感謝狀,他可以知道這個地方的人口組成、仕紳權利以及人口活動範圍,間接將信仰活動數據化、科學化,為台灣近代史保留最珍貴的研究資料。

進去廟裡那些人的表情,跟出來的表情,是完全兩個不同的表情。」告陰狀的儀式有許多步驟,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由「筆生」代寫狀紙,這整個過程康豹形容就像是情感的「降溫」,民眾多數時候心中有苦難言、思緒混亂,而筆生正好是一個可以傾訴、梳理思緒的對象,多年的研究讓康豹對宗教儀式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台灣多元的民俗發展兼具心理撫慰、社會凝聚力等功能。

▲康豹形容「告陰狀」的過程就像是情感的「降溫」。(圖/記者詹皓帆攝)
▲康豹形容「告陰狀」的過程就像是情感的「降溫」。(圖/記者詹皓帆攝)
 

回顧在台定居30 餘年,康豹認為台灣是個非常友善的地方,或許是地理位置造就的島嶼文化,使得台灣人不排斥接受外來人種和新事物,即使是一個外國人到台灣各地做田野,即使語言不通、相貌不同,多數時候他都是被接納、包容的,這種歸屬感讓他體悟到華人所說的「緣分」,就是牽引著他從美國一路來到台灣的力量。

 

【Tag人物小檔案】

姓名:康豹/Paul R. Katz

年紀:59歲

在台定居:35年

專業領域:中國宗教社會史,台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

工作經歷:

中正大學歷史所副教授(1991-1993)

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人(1993-1995)

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1995-1999)

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1999-2002)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