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疫情爆發 英媒:浪費借鏡其他國家良機

▲台灣近來本土疫情擴散,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台灣並沒有為疫情爆發做好準備。(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近來本土疫情擴散,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台灣並沒有為疫情爆發做好準備。(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要聞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一年,台灣一直以來被視為防疫優等生,但如今本土疫情擴散,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指出,台灣並沒有為疫情爆發做好準備,甚至在其他國家上演的病床不夠、氧氣不足等狀況,在台灣仍然發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融時報》在1日時報導,指出台灣在疫情初期,做了比各國都還萬全的準備,實施了細緻的邊境管控、隔離與疫調措施,而這些都是在當年SARS爆發之後所制定的措施。但疫情至今,有專家認為台灣浪費了時機,沒有從其他國家學習到應對疫情爆發的經驗。

《金融時報》指出,台灣的首要錯誤就是沒有進行大規模篩檢。過去一年多來,衛福部長陳時中堅持使用結過準確但是檢驗耗時的核酸檢測(PCR),而不願使用快篩進行大規模檢測,也沒有針對快篩劑的功效和數量進行研究。疫情爆發之後,不但快篩試劑短缺,個縣市也因為使用的快篩試劑不同,出現檢測準確度差異。報導指出,一直到上個禮拜,台灣衛生當局才下令國家實驗室研究快篩試劑,但這是在過去一年就能做好的事情。而如今疫情爆發,檢驗跟著塞車,讓衛生當局無法及時判斷病毒傳播的方式、地點,以及速度,但這些資訊又是掌握疫情的重要關鍵。

即使台灣過去一年來維持抗疫好成績,但是報導指出,這些強項在疫情大規模爆發時都難以派上用場,像是細緻的疫調可以在小規模群聚感染時協助做好疫情管控,但是以目前疫情爆發的速度跟規模,已經很難做出完善的疫調。

報導進一步指出,陳時中先前長期保持讓病毒阻絕在境外的傑出紀錄,讓其他權威專家難以挑戰他,若是批評他還會被稱為「逆時中」。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接受《金融時報》訪問表示,「大家發現逆時中下場都不會太好,因此會避免這麼做。」

但《金融時報》認為不能因此抹滅台灣過去一年的成就,因為疫情大流行原本就會將衛生體系逼到臨界點,只是台灣如今需要一套不同的應對技能。《金融時報》進一步分析,在疫情爆發前期,嚴格遵循標準流程是有阻絕病毒的可能,但是本土疫情爆發後,更需要速度以及彈性。

而報導也指出,目前有一些令人振奮的跡象,例如三級警戒實施之後,讓過去兩天病例有減少跡象;政府也不在反對讓企業自行為員工進行快篩,讓檢測基礎擴大。不過距離疫情結束還有一段路,蘇益仁表示憂心,只看到疫情的「冰山一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最新疫報做出回應。圖為萬華消毒兵(圖/NOWnews資料照片)
▲《金融時報》指出近日確診病例有減少跡象,但是前疾管局長蘇益仁憂心只看到冰山一角。圖為萬華消毒兵(圖/NOWnews資料照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