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立陶宛不懼中國威脅 關鍵因素解密

▲2019年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競選時,強烈支持美國加強在其境內部署的軍事力量,希望用以「威懾俄羅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19年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競選時,強烈支持美國加強在其境內部署的軍事力量,希望用以「威懾俄羅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呂炯昌/特稿

我國將在立陶宛設立駐處,這是我在中國大陸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中國外交部氣急敗壞,痛批違反兩國建交精神,決定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也要求立陶宛召回駐中國大使。美國則是表達力挺歐洲盟邦與台灣發展關係的立場,立陶宛不理睬中國威脅,關鍵因素就在於其對於中國經貿依賴度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陶宛鄰近波羅的海,在二次大戰後遭到蘇聯併吞,成為共產集團成員國。在蘇聯統治下期間,禁止一切立陶宛的國家象徵,並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據點,透過秘密警察監視人民一舉一動。經過不斷努力,立陶宛終於在蘇聯解體前夕獲得獨立,並成功加入歐盟成為親西方國家。

因為有蘇聯統治的慘痛歷史,人口不到300萬的立陶宛無法獨自對抗俄羅斯軍事威脅,因此在2004年加入北約組織。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俄羅斯出兵喬治亞、2014年俄羅斯併吞烏克蘭所屬克里米亞,讓立陶宛感受威脅,為了「抗俄」,立陶宛必須提高國防預算添購武器,北約也在2017年起派遣1200名軍人駐防立陶宛。立陶宛現任政府也支持美國加強在境內軍事部署。

俄羅斯在總統普丁執政後與中國成為戰略夥伴,聯手挑戰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利益,也讓立陶宛提防北京的種種對外作為。2019年立陶宛安全部門稱中國是立陶宛的安全威脅。中國於2012年促成中歐、巴爾幹半島及波羅的海地區共17國與之組成「17+1」機制,試圖擴大在中東歐的影響力,但立陶宛已於今年5月退出。

立陶宛政府也發現中國意圖染指國內的克萊佩達港,發現中國不單只想投資,更謀奪取該港半數以上股權;若中資掌控港口,在危機時刻就能製造障礙,阻撓北約增援部隊的抵達、軍事裝備和貨物的投送。因此,立陶宛總統與國防部都曾表達「拒絕中國染指」立場。

對美國而言,將立陶宛視為對抗俄羅斯的前沿基地,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市政廳的外牆上寫著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承諾:「誰侵犯立陶宛,誰就是美軍的敵人」。宣示了美國防衛立陶宛的決心。對於中國近年來在全球大搞「一帶一路」戰略,華府感到擔憂與防備,也力挺立陶宛支持民主國家,反對中國擴張的立場。對於台灣與立陶宛將互設代表處,華府自然是不會反對,畢竟多引進一個親美國家抗中,何樂而不為?

立陶宛為何不畏懼中國威脅,除了立陶宛人民骨子裡反對威權政體外,立陶宛對中國出口僅占出口額的2.3%,並非主要貿易夥伴,自然不怕中國經貿手段威脅,反而寄望與台灣發展經貿關係,拓展亞太地區貿易。

至於台灣與立陶宛能夠如何進一步發展關係?首先當然是經貿發展與分享民主經驗,特別是兩國曾長期遭受威權統治,同時面臨強權威脅,有許多發展民主政治發展經驗可互相交流。在軍事領域上,軍事合作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美方並不樂見國軍出現在中東歐境內,但是台灣與立陶宛都在發展不對稱作戰對抗「惡鄰」威脅,可以藉由國防智庫交流,分享發展不對稱作戰經驗與心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