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碳寶藏/舊照曝光!合歡山皚皚白雪媲美國外 今剩回憶

▲1983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3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何哲欣/專題報導

國發會十月底在臉書分享合歡山的雪景照片,讓網友一陣驚嘆。三、四十年前,合歡山確實有座媲美國外的滑雪場,每年冬天山頭白雪皚皚,夢幻仙境美景讓合歡山成了國內滑雪勝地。《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滑雪滑草協會,秘書長陳金盈回憶,當時雪量之大,積雪可達三、四個月不融化,還可以從武嶺一口氣滑十公里。不過隨著氣候變遷,當年的雪景已成回憶,如今人們也難以想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81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1年合歡山雪景,大雪掩蓋山頭,可以滑下山10公里。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一路直上合歡山群峰的台14甲線,因交通便利,每到冬季又常下雪,國軍在遷台後不久,就在合歡山設立寒訓基地,不久後,滑雪委員會成立,周邊的松雪樓、滑雪訓練中心(滑雪山莊前身)也在政府支持下陸續完工落成,1960到1970年代,台灣的滑雪運動蓬勃發展。

▲1983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毅提供
▲1983年合歡山雪景,當年雪超厚,有時甚至要三、四個月才會融化。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3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毅提供
▲1983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山莊是追雪族重要據點。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議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冰封滑雪山莊,像極了糖霜。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議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當年滑雪相當風行。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滑雪協會吳永議提供
▲1986年合歡山雪景,當年國人不用出國就能追雪。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0年第三屆中正盃滑雪錦標賽在合歡山。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1980年第三屆中正盃滑雪錦標賽在合歡山。滑雪協會吳永義提供
松雪樓後方的合歡山東峰步道約5百公尺處,還留有當年滑雪場纜車站的遺跡。陳金盈說,以前合歡山有三條滑雪道,一條從松雪樓後方滑到滑雪山莊,另一條從武陵往山下滑約10公里,除了是國軍寒訓基地滑雪道外,每年也會固定舉辦中正盃滑雪錦標賽,還有一條是從石門山往左滑到合歡溪,專供雪車雪橇使用,但在1990年代之後,雪量漸減,滑雪活動逐漸停辦,滑雪協會也轉型為滑雪滑草協會。

談到當年的雪景,陳金盈的語氣仍滿是興奮。「以前滑雪,是可以從一月滑到三月,還曾遇過三月下大雪,20幾天才融化,車子停在松雪樓門口,會被滅頂!要找東西把車子挖出來。」

「現在大家都以為要去國外才能滑雪,其實合歡山也曾經有很棒的滑雪場,雪最多的時候可以從松雪樓滑到大禹嶺,可以滑10公里!」陳金盈深深嘆了一口氣。

雖然台灣最近幾年雪線下降,有時冬季連陽明山都會下雪,但看在陳金盈眼裡,一方面很開心雪又回來了,一方面卻也憂心,極端氣候越來越明顯,週期越來越短,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期,「電影《明天過後》的劇情快要出現。」他提醒大家,氣候變遷跟大家都有關係,減少地球暖化是大家的責任,節能減碳要從自己做起。

台灣的氣候暖化有多嚴重?根據《中央氣象局氣候年報》,「2020年平均溫度為攝氏24.6度,較氣候平均值偏高攝氏1度,為歷史紀錄上最熱的一年且自 1998年以來,除 2011 年較為偏冷外,其餘年份氣溫均高於氣候平均值。」

甚至在極端高溫統計,2020年高溫(日絕對最高溫≧攝氏35度)日數,全台25氣象站有19站站高溫日數多於或接近氣候平均值。「其中,台北站年高溫日數達 88 日,為全台高溫日數最多的氣象站,比氣候平均值 28.1 日多出 59.9 日,並達該站設站以來年高溫日數第1多。」

綠色和平組織去年發表報告指出,台灣周遭海域的海平面近20年期間上升速度為每年3.4公釐,為世界平均的兩倍,到了2050年台灣本島淹水面積將高達約1398.11平方公里,佔全島面積約4%,受影響人數約120萬人、佔全台人口的 5%「受影響面積最大的台南市約426.25平方公里,台中市是次多136.93平方公里。受影響人口最多為新北市75萬人,次多為台北市44萬人。」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劉少倫說,地球越來越熱,很有可能地球的穩定性有一天會超過臨界值,「如果被全球暖化打破,原本的春夏秋冬,春天不見了變夏天,接著直接進入很寒冷的冬天,35度(氣溫)瞬間變15度,季節變化很混亂。」

他以魚缸當例子,養魚的人都可能會遇到倒缸,可能突然之間魚缸內的生態平衡被破壞,整缸魚都死了,「如果地球也超出負荷,人類文明可能會出現危機,到時候可能連『存活』這件事,都很難做到。」劉少倫憂心忡忡地說著。

▲合歡山纜車遺址。資料照片(何哲欣攝,2018年5月26日)
▲合歡山纜車遺址。資料照片(何哲欣攝,2018年5月26日)
▲合歡山纜車遺址。資料照片(何哲欣攝,2018年5月26日)
▲合歡山東峰往下看,如今只見纜車遺跡,雪景成追憶。資料照片(何哲欣攝,2018年5月26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