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幫助民眾認識長照2.0服務,並依照家庭狀況不一,善用資源,減輕壓力,衛福部委託家總舉辦「聰明照顧月計畫圖文徵求活動」,凡符合長照資格的照顧家庭,至少使用一項長照資源(如居家服務、日間照顧服務、交通接送等)皆可報名參加,作品以「照顧計畫適切性(30%)」、「資源利用創新性(40%)」、「運用資源後的改變程度(30%)」等項目進行評選,並透過分享促進經驗交流。徵求活動今年為第五屆,共計六十四件作品參賽,經評審團評定擇優前三名及五名佳作接受表揚。
今年度64位參賽者平均年齡55.6歲,65歲以下佔七成七;女性占71.9%,男性占28.1%;平均照顧7.7年,照顧年數最高達35年,最少為0.5年,除了往年較多的老老照顧者,今年年輕照顧者、男性照顧者、原住民、新住民照顧者報名者都有增加趨勢,顯示家庭照顧者的多元性。

第二名是63歲照顧者來自高雄的秀禎,獨力照顧臥床的先生已10年,目前靠清潔服務工作維生。去年底,秀禎被檢查出腫瘤,擔心先生無人照顧而猶豫就醫,在申請使用長照服務後,終於能好好住院治療。意志消沉的秀禎,也在高雄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承辦的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中心楊社工引導下,嘗試使用喘息服務、參與紓壓活動、支持團體等,秀禎說:「大家都是照顧者,一起吐苦水,原來我不是最苦的那一個,讓我更珍惜當下」。秀禎與先生以前經營的刻印店,現改成工作室服務老客戶,現在也加入「友善照顧商家」行列,服務客人的同時也推廣長照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為「打開心房、勇於嘗試,受助者成為助人者,不讓照顧擊垮」。
第三名得獎者37歲花蓮縣照顧者瑋臻,成年後就離開故鄉到台北生活,2年前母親驟逝,不得不返家照顧失智父親,但對失智照顧的不熟悉、緊張父子關係及完全斷鏈的朋友圈讓瑋臻形容「就像一個人被連根拔起,重新開始」。歷經2年照顧的瑋臻身心俱疲,且隨父親病情加重,內心的負能量與憤怒感更是無處可說,直到碰到門諾基金會的家照據點江社工。瑋臻說,「這是第一次有人耐心聽我說,我彷彿得到救贖」,重新整理自己後,瑋臻決定將父親送到失智據點接受服務,自己去工作。一開始還不放心,瑋臻到離家僅300公尺的便利商店當店員,「就不怕爸爸走失」。後來逐漸放心後,瑋臻在家照社工鼓勵下報名照服員訓練,每天大夜班下班後,從瑞穗騎二、三十公里到玉里上課,不曾間斷,全勤完成人生第一張專業證書,即將投入服務。評審團給獎原因是「從1對1的家庭照顧者,變成1對多的專業助人者,把照顧經驗與痛苦,變成自我成長的養分」。
如何兼顧家人照顧與自己的人生,衛福部強調,應善用長照資源,撥打1966專線申請,協助家庭建立具計畫性、彈性與照顧韌力的長期照顧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