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Polygon 近日一則報導表示,如果以娛樂時間來算,電子遊戲其實算是非常便宜的一種娛樂。1款60美元的遊戲平均可以讓玩家玩上8至20個小時,比起看一場電影來說更有效果。這個情況就算遊戲售價提高至70美元的話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不僅如此,在過去15年間電影票價可是穩定上漲,但是相對之下遊戲售價卻幾乎沒有改動過。以遊戲的品質不斷進步來說(畫面、遊戲內容),其實遊戲反而變得越來越便宜。


遊戲調查機構 Idgconsulting CEO 大崎義夫也提供數據顯示,2005年1款3A級遊戲的成本約為2500萬至3500萬美元,「但是到目前(2020年),平均一款3A遊戲成本是7500萬至1億美元,有些大作甚至會花到1.5億,取決於每個工作室以及IP大小。」
在過去15年遊戲定價不變的情況下,發行商也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增加收入,例如最近的「數位豪華版」就是其中一例;亦或是各種可以在遊戲內課金的商城或是戰利品系統等等,都是發行商在不提高遊戲售價之下,增加營收的辦法。
以目前台灣情況來看,一款標準PS4遊戲定價約為新台幣1790元。但一旦漲價,遊戲售價就很有可能會飆破2000元大關。從以前的兩張小朋友買遊戲還有得找,到兩張小朋友還買不起一款遊戲,這之中帶給消費者的心態轉變,或許是台灣遊戲發行商需要謹慎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