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神明很少見/行動派官員 清代蔣公蔣元樞

台南開基三官廟蔣公生祠石額。(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台南開基三官廟蔣公生祠石額。(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黃彥昇

蔣元樞在清朝乾隆年間擔任台灣府知府,同時分巡台灣道,簡單來說就是台灣當時的最高官員,雖然他只在台灣任官三年多一點的時間,但對整個台灣,尤其是台南府城,留下難以抹滅的建設功績。
鹽行禹帝宮內的蔣元樞神像。(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鹽行禹帝宮內的蔣元樞神像。(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根據文獻資料指出,蔣元樞約37歲時來到台灣,40歲任滿離任,43歲過世,但他在台灣的這短短幾年之間,對於台灣的基礎建設有絕大貢獻,除了修海防、增建砲台,也興辦書院,在充滿古蹟的台南,大部分的古蹟或多或少都有蔣元樞留下的身影。更厲害的是,他曾編撰《台郡各建築圖說》,是研究台灣清朝時期的珍貴資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這位辦事效率極高行政官員,台南人是極為感念的。現在台南市中西區的開基三官廟,就是蔣元樞在台灣任官時的官邸,蔣元樞離任之後被改為「蔣元樞祠」,而當時蔣元樞尚未過世,因此是「生祠」。蔣元樞並非魏忠賢那種權傾天下的權臣,由此可見,台南人對蔣元樞的政績是如何的「有感」,甚至感動到要為他立生祠,立長生祿位。不過根據廟口說書人的說法,清廷對於「生祠」這種不合體制的產物很感冒,因而改建為三官廟。

台南大天后宮的蔣公鼎。(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台南大天后宮的蔣公鼎。(圖/WIKI圖庫,Pbdragonwang攝)
蔣元樞在台灣任官期間,曾經多次捐出俸祿修建廟宇,這也是他生平中最傳奇的地方,大天后宮有一歷史文物「蔣公鼎」,就是由蔣元樞捐出俸祿所造;清朝台南府城門戶古蹟「接官亭」也是由他所建;風神廟也是由蔣元樞出資重修,因此風神廟中也有蔣元樞的神像,可惜現在已經佚失,甚為可惜。

也因為蔣元樞的政績,他在世就被立了「生祠」,過世後自然也被視為神明塑了金身,享受人間香火。雖然風神廟的蔣元樞神像下落不明,但在台南永康區的鹽行禹帝宮也有奉祀蔣元樞的金身。

由蔣元樞的經歷我們可以瞭解到,從政者想在歷史留名或是百姓心中留下良好印象,靠的不是喊喊口號打廣告之類的方法,而是苦做實做,身體力行的去完成該做的事,就算歷史課本沒寫到,也會一代又一代的活在當地百姓的心中。

台灣知府
蔣元樞
蔣公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