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妳其實沒有那麼可憐

 ▲別人對自己的好,我們常當作理所當然。(圖/Shutterstock)
▲別人對自己的好,我們常當作理所當然。(圖/Shutterstock)

姊妹淘

她的朋友說:
她似乎有種喜歡受虐的體質,
她可以大限度的委屈自己,
她生來就是為何迎合別人,
她總是愛別人勝過愛自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是,這些都是真的嗎?

幾年的光陰過去,從稚嫩的少女長成在職場裡有條不紊的管理層,
青春期的愛戀片段正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模糊,
後來談的那幾場戀愛,也僅能算是有緣無分,開了花卻沒結成果,就枯萎了。

在一場普通的聚會中,她開口說起自己的另一半又做了什麼惹她生氣的事,像往常般,一一列舉細數,兩人關係上的矛盾都攤在桌檯上,任憑朋友們仔細公審。目的僅是希望能夠被安慰被摸頭,知道自己身後還有一群應援團會無條件支持,這麼一來心情就能舒暢許多。

別人對自己的好,我們常當作理所當然,
而別人對自己的壞,我們絕對會放大一百倍去看,
或許人性就是如此吧。

在那些像是丟出八卦餅乾餵朋友的同時,
也會時常聽見同一個相當具體卻又不願接受的建議,
「我是妳的話我就分手了」。

兩個人的感情,其實真的是兩個人之間的事,
對方對你的好與不好,以及自己是否真的從沒犯過錯,從未傷害過對方,
這些你都是心知肚明的,你也清楚明瞭自己並不需要那些幾個月見一次的朋友們的意見。你只是想聽到別人告訴你,你是對的。

我想起自己的某一個前任,他的確在很多部分,在當時對我而言並不能說是一個很好的人,而年少時的情緒本就是大聲張揚,也因此他在我的朋友圈裡留下了可以說是相當不好的風評。

後來的幾年,我開始懂得如何反思自己曾經做過的每個決定之後,
才總算願意承認,當年的自己其實也沒有那麼可憐。
即便我總是會將自己全力的投入一段關係中,
而我也的確因為心思敏感,所以容易受傷,
但實際上,我也知道讓對方受傷的方法。

在那個可以恣意任性的青春裡,我也曾經有過不仁慈的時刻,
只是過去在朋友面前抱怨時,字裡行間總會自動忽略自己的殘忍。

背負著罪惡感的自己,在之後的感情中,期許能成為一個更能夠理解與包容的人,接受即便兩人如何愛的深切,也不會讓彼此因而變成一個完美無瑕的人。

我們都還是會有觀念上的差異、性格上的缺點、待人處事的不同調性,可是也因為我們了解對方,所以知道他有時可能會忘東忘西,所以知道他的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所以知道他在每次爭吵中說的那些尖銳的話,都只是太害怕受傷而已。

在一起久了就是這樣,
你會逐漸了解他每個反應背後的潛台詞,
你會看見他最不體面也最脆弱的部分。

反之,
他可能也承接了許多你的不安和情緒,
只是沒說出口罷了。

所以有時,
你必須退一萬步去遠觀這段關係,
或許就不覺得那麼可憐了。

Ash愛寫字

Instagra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