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作者對平等的渴望/當女性獲得成功時,為什麼要聚焦於「性別」?

▲《后翼棄兵》作者對平等的渴望/女性獲得成功時,重點必聚焦於性別?(圖/Netflix)
▲《后翼棄兵》作者對平等的渴望/女性獲得成功時,重點必聚焦於性別?(圖/Netflix)

姊妹淘

▲《后翼棄兵》劇照。(圖/Netflix )
▲《后翼棄兵》劇照。(圖/Netflix )
安雅泰勒喬伊(Anya Taylor-Joy)所主演的Netflix 影集《后翼棄兵》在2020年末宛若黑馬一般,打入美劇市場。故事聚焦於1960年代西洋棋女棋士「貝絲」的一生,貝絲被描寫成一位「飽受折磨的天才」,經歷父母離異、生母意外身亡、鎮定劑成癮和酗酒的狀況,她唯一的解脫就是對西洋棋的熱愛。 但在那個年代,西洋棋的世界是容不下女性的,當貝絲出色的表現贏得關注時,每一則關於她的報導都聚焦於「天才少女」、「一名女性打入西洋棋圈」等,讓她忍不住對來採訪的記者提出質疑:「我是女性很重要嗎?」她迫切的希望,人們關注的是她的棋藝,而非自身。 當女性的身份需要被刻意強調的時候,那所謂的平權其實仍須努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雅泰勒喬伊有一種獨特的美。(圖/安雅泰勒喬伊IG)
▲安雅泰勒喬伊有一種獨特的美。(圖/安雅泰勒喬伊IG)
《后翼棄兵》本身雖是一個描寫女權崛起的故事,但更因為如此,讓人們明白「平權」其實還很遙遠。《后翼棄兵》改編自1983年華特戴維斯(Walter Tevis)撰寫的同名小說,那是一個女權主義運動白熱化的時代,在作者創作的過程中,他參考的角色原型卻是「世界棋王」鮑比菲舍爾(Bobby Fischer)——一名男性,這更加證實了一位擁有實力的女性棋士,只有機會活在虛無的故事裡。 鮑比菲舍爾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父母離異,6歲時開始自學西洋棋,僅在15歲那年就成為世界前8強的西洋棋手,被譽為西洋棋史上最偉大的天才,隨後,1972 年菲舍爾獲得機會挑戰俄羅斯的世界棋王斯帕斯基,由菲舍爾成功擊敗俄羅斯棋王,打開歷史新的一頁,這也是美國第一次在西洋棋領域戰勝蘇俄。

▲《后翼棄兵》劇照。(圖/Netflix )
▲《后翼棄兵》劇照。(圖/Netflix )
華特戴維斯藉由鮑比菲舍爾的故事,去描繪出貝絲的一生,隱喻心中對平等的渴望。「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是過去的悲傷觀念,以往,世界上太多的女性不得不隱藏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而得到社會的認可,而未來,華特戴維斯希望能得到改善。 當人們借著《后翼棄兵》來鼓勵女性自我成長、女性應該獲得什麼樣的權利時,先反思的不應該是「怎麼沒有人鼓勵男性自我成長呢?」的這個問題嗎?六十年的時光過去了,女權的確逐漸抬頭,但仍須努力的空間還很多。 無論是這次的《后翼棄兵》還是之前的電影《小婦人》,會如此受歡迎,代表著在平權的道路上,人們的確開始用心關注,且有許多值得開心與驕傲事蹟,但仍尚未抵達終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