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說以往的政治型態,沒機會讓選民跟政治人物溝通,但年輕世代已經突破這盲點。「他們透過網路、臉書、直播及小群組進行討論與思辨,很容易接觸到議題核心。」

她沒說出辦法是什麼,卻先列舉自己過往失敗經驗。在不分區立委時期,她和其他人一起推動開會直播、立即紀錄、發言逐字稿,期使國會殿堂更透明,卻發現多數人無心接觸議題,這些監督機制往往是白忙。「曾有每個人都能評論個幾句的重大法案,立院熬夜審查吵成一團,全國看直播的卻不到40人。回到人民立場,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誰希望整天盯著立法委員在幹什麼事?但你又不信任這些人,甚至懷疑他們一意孤行,這合理嗎?」
前陣子四大公投帶給她新的想法。「這麼硬的題目,很短時間內我們在全國開非常多場說明會,很多民眾從不理解到接受,最終願意出來投票。未來我能否用類似方式,讓大家願意來傾聽,知道我在立法院做什麼事、某個法案為什麼要如此的折衝?」

林靜儀說,很多政治人物會說,當選後要給選民什麼。「這是一個錯誤的用詞!『給』是恩惠方式,絕非民主政治該說的話,政治人物接受選民委託,不該說『給』選民什麼,而是和選民一起走向什麼方向。這些努力,可以從中二做起。」
她第一個想做的,是改變中二選區氛圍。「讓選民不再那麼焦慮跟恐懼,大家可以自在討論政治、有機會理解民主是怎麼一回事、重新思考自己手上的權力、好好衡量政治人物,包括我自己。」

8年前從醫界走向政治領域,重返醫界2年又接受選舉洗禮,林靜儀說:「不管是當醫生還是政治人物,都是老天爺交代的任務,這過程承載很多的人的期待。我很感恩,也相信自己能將任務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