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范雲表示,對未來轉型正義推進工程,自己傾向知識上悲觀,意志上樂觀。從過去臺灣民主化的過程來看,也非一次全部到位,而是「分期付款的民主轉型」。
范雲說,公聽會與會者雖然表達悲觀,但仍然提出幾項具體的修法建議,包括轉型正義會報應明定每年召開次數、行政院長施政報告中應定期報告轉型正義工程進度、識別及處置加害者任務不該交由法務部承接、政治檔案條例應明文排除國家情報工作法、檔案爭議事項不能只有各機關可提出也要給人民權利、檔案局應定期公開接收檔案數量及公開狀況及比例等。
與會的民進黨立委管碧玲也說,目前促轉會任務移轉的修法太過簡單,例如法務部是目前檔案公開中要求遮蔽的主要機關,卻把識別跟處置加害者交給法務部,不義遺址分給文化部,清除威權象徵交給內政部;中正紀念堂又要從文化部分到內政部,一切從零開始?另外,政治檔案要保護被害人,但加害方沒有保護的必要。
同樣與會的劉世芳說,轉型正義不能只有行政調查,應該思考司法調查,另外,對於中正紀念堂的討論都聚焦在把遺像移開及改名,但這只是象徵性的移開,政府應該做更多,在時間軸中讓後代子孫能夠理解「不義遺址」是怎樣的「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