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孟融大學時期的短片《鬼印》就成功引發討論,受限經費條件,卻還能用簡單手法製造出媲美《七夜怪談》的恐懼古怪獵奇感。沒想到要在大銀幕真的搞鬼片,這一等居然就過了18年。
《咒》靈感來自2005年,在高雄發生的一起真實全家集體中邪案件,最後引發一人不幸身亡。為了能呈現觀眾體會的真實感,最後選擇紀錄片方式拍攝,敘述蔡亘晏飾演的媽媽準備迎接出生後就無法一起生活的小女兒,為了獻給女兒日後可以觀看她們的生活點滴,決定努力用手機與相機全方位紀錄。

《咒》宣傳上打著「問鼎台灣影史最恐怖電影」的文案,但事實上這片推翻過往鬼片的嚇人窠臼,而且導演刻意不拍攝鬼影效果,只有一幕必要用了短暫影像。而且結尾才讓觀眾明瞭這場佈局,是一個精心計劃的惡意詛咒。這就成了本片的最大創意逆轉,既然觀眾都知道「這不過就是一部電影」,但我們仍然看成「偽紀錄片」,但劇本巧思就在這兩者之間發酵後座力。
觀眾該如何看待整部片創造的虛構邪教?邪教的詛咒、祝福意念,透過你我不熟悉的語調發音,玩弄了觀眾信任,觀眾卻也享受最後的被虐玩笑。甚至還把宗教符號變成視覺暫留這樣的大銀幕特殊體驗(因為這招在OTT平台播放時絕對行不通)。

另外,似乎要可以把《咒》看成是女性電影,不免俗地可以將宗教裡的符號全數對應,被奪走的名字、當祭品活獻,甚至連片中的虛構宗教的佛母都被挖掉臉龐,戲裡廟宇祭祀的佛像們遇到靈邪怪事時,居然集體撇頭轉身,某種程度上不也是對沙文傳統的一種反擊?外加片中的社福單位、心理諮商師也都是女性受害者。當然片中男性受害者也不少,幾幕中邪自殘畫面相當逼真,高英軒敬業演出,值得尊敬。
《咒》雖然全片沒有真正的鬼登場,但全片邪氣四射,「火佛修一,心薩嘸哞」這段祈福咒語最後逆轉了觀眾期待,許多段落都是毛骨悚然氣氛,並非會被音效刻意惡整嚇到。而且後半段成功把前面一句看似童趣可愛的「鳳梨兔兔汪汪汪」,轉成一句噴發母愛愧疚感的轉折,相當打動人心,不得不說只靠一句台詞就能完成女主角追求救贖女兒的意念,實在高明。

●作者:膝關節/影評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