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新台灣模式已經破功

▲防疫「3+4」新制今天上路,行政院長蘇貞昌口中的「新台灣模式」面臨考驗。(圖/總統府提供)
▲防疫「3+4」新制今天上路,行政院長蘇貞昌口中的「新台灣模式」面臨考驗。(圖/總統府提供)

文/單厚之

防疫「3+4」新制今天上路,蔡英文總統重申「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的防疫原則。但地方政府卻紛紛「逆時中」,認為指揮中心放寬後的新制仍舊窒礙難行,行政院長蘇貞昌口中「台灣防疫世界第一」的「新台灣模式」,已經瀕臨破功邊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指揮中心昨天邀集學者專家討論「3+4」新制,會中專家「討論到無法思考」,最終勉強同意縮短隔離的方向。新政策確定後,醫界傳出不少質疑的聲音,認為居家隔離縮短到3天「太衝了」,應該要更長一點比較保險。

相對於醫界的憂心,地方政府的態度卻截然不同,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認為3+4「沒有實質意義」,「居家隔離3天,台北市連居家隔離通知書都還沒開」,意指政府還沒有納管,民眾的居家隔離就已經結束。基隆市長林右昌也主張進一步取消電子圍籬,以免行政流程繼續塞車。

而今天新北市公布的「居家隔離轉型計畫」,更直接取消3天的居家隔離,直接改成以篩代隔的「0+7」,民眾只要快篩陰性就可以出門工作、採買,但前3天不能搭乘大眾運輸、不能參加大型活動、不能進入餐廳飲食。目前陳時中認為新北的方案太鬆,還不確定是否會准。

指揮中心之所以要縮短居家隔離的時間,是因為疫情升高,居家隔離人數暴增,嚴重影響了民眾的生活。以新北市4月23日為例,當天新增1731例,但新北的居家照護已達5070人、居家隔離更高達30303人。若以這個比例類推全台,當全台確診數破萬時,居家照護加上居家隔離人數就會有數十萬人;而若到4、5萬人確診時,居隔人數則將破百萬。

若有上百萬人同時居隔,台灣就會出現「類封城」的局面,嚴重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機能,所以指揮中心只能放寬居隔的天數,降低對民生的衝擊。縮短居隔天數雖然可能提升病毒擴散的機率,但也會降低民眾配合防疫的成本,提升民眾配合防疫的誘因。

但對地方政府來說,不管居隔的時間長短,行政成本是相同的。居隔3天、10天、14天,都一樣要開居隔單、解隔離單、開電子圍籬、解電子圍籬。當染疫數、居隔數暴增時,地方的行政系統必然無法負荷,這就是為何黃珊珊說3天居隔單還沒開出來,林右昌主張取消電子圍籬的原因。

地方政府紛紛「逆時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對疫情的研判與中央不同。過去這段時間,陳時中像擠牙膏一樣,跟著地方對疫情的預測,不斷上修中央對疫情的研判。陳時中一開始還樂觀的說6月底疫情就會到尾巴,之後說可能有15%的民眾會染疫,等到北市預估是20%之後,陳時中又跟著調高到20%;對於疫情的峰值,也是在柯文哲喊出單日5萬人確診之後,陳時中才說出4.5萬人的數字。

黃珊珊今天已經喊出,台北市5月初就會每日破萬例,5月中則會出現每日近10萬例。若依照黃珊珊的預測,全台染疫的峰值,將是陳時中所說4.5萬的數倍、甚至是10倍;而台北市人口才250萬,10萬染疫等於每天有4%的人確診,那全台的染疫比例和染疫數將遠高於陳時中和北市原本的預測。

正是因為認為疫情遠比陳時中預估的悲觀許多,地方政府才會紛紛「逆時中」,新北市所提的「居隔轉型計畫」,其實根本就是完全棄守接觸者和輕症,讓民眾自主管理、自主申報。

不管是蘇貞昌的「新防疫模式」或蔡英文的「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正常過生活」,其實都是建立在一個對疫情相對樂觀的預測上,一旦這個基礎不成立,台灣就會變成被迫與病毒共存,而快篩試劑與藥物的準備不足,就會成為致命的問題。中央跟地方誰的預測對,很快就會見分曉。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