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憂鬱!長新冠分四大類 醫授解方:可用食療調理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4)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治療長新冠方法。(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07.14)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4)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治療長新冠方法。(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07.14)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已超過414萬人確診新冠肺炎,許多民眾即使解隔離後,仍持續有咳嗽、胸痛,甚至是腦霧等症狀。對此,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4)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治療長新冠方法,長新冠可分為四種類型,要特別注意的是可能會有憂鬱、焦慮等狀況,醫師也建議服用湯藥,並可透過食療調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在新冠急性期時,中醫藥可幫助快速降低病毒對身體傷害,急性期過後更可透過用藥與針灸,在康復期做身體修護及體質調理,而在新冠肺炎的病程中,中醫藥在治療上不僅使用限制少,對身體副作用也比較小,建議民眾及早治療,預防長新冠發生,「不是確診完就沒事,不能因為解隔離就輕忽身體症狀!」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說明,感染新冠肺炎4週內都屬急性期,4至12週會有症狀持續,但出現症狀後3個月,且症狀持續至少2個月,不能用其他診斷來解釋才是長新冠,而長新冠常見症狀包含乏力、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記憶力、注意力或睡眠出現問題、持續咳嗽、胸痛、說話困難、肌肉痛、喪失嗅覺或味覺、憂鬱或焦慮與發熱等。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吳炫璋解釋,新冠病毒在感染後,會繼續潛伏在人體各種組織中,繼續造成傷害,從中醫角度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瘟疫」範疇。外在因素是人體感受到寒濕疫毒之邪,內在因素是人體正氣不足,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根據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扶正祛邪是中醫重要治療原則。

吳炫璋分享,根據長新冠症狀,若有疲倦,可服用黃耆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若有咳嗽可用沙參麥冬湯;胃口差者可用香砂平胃散;胸悶氣短可用桃紅四物湯、丹蔘、紅景天;關節痛可用升陽益胃湯、疏經活血湯;頭暈頭痛可服天麻溫膽湯、半夏天麻白朮湯。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賴香君分析,長新冠有四大類型,首先是睡不飽、吃不下的「脾胃氣虛型」,通常有疲倦、胃口不佳、腹脹、便稀軟等,中醫師可能會開立參苓白朮散加減,並建議病患日常可用黃耆、黨參、山藥、茯苓、芡實、白扁豆、蓮子、薏苡仁等食療。

第二類型為睡不飽、吸不到的「氣肺胃陰虛/氣陰兩虛型」,通常有疲倦、胸悶、口乾、心悸、乾咳,賴香君建議可用沙參麥冬湯、生脈飲加減,食療方面可用紅景天、西洋參、麥門冬、百合、銀耳、桑葚等。

第三類為記不住的「清氣不升型」,包含注意力不集中、腦霧、記憶衰退等,賴香君認為,可用益氣聰明湯、升陽益胃湯加減,並佐石菖蒲、地龍、蔓荊子等,食療可用黃耆、黨參、天麻、肉蓯蓉等。

除了生理外,長新冠也可能會導致心理憂鬱想不開,第四類為「肝鬱氣滯型」,包含憂鬱、焦慮、失眠、咽梗感,賴香君說可用加味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食療可用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泡茶飲。

另針對民眾若有久咳、後鼻咽部、咽喉有痰黏感,賴香君也建議可服千金葦莖湯、麥門冬湯、桔梗湯、栝蔞實調理。

曾染疫的教師張安琪現身記者會分享,確診後經中醫師診療、服用科學中藥,病情很快就趨於穩定,短短幾日後快篩即呈陰性,但重返職場教學時,仍有新冠肺炎相關後遺症,如咳嗽、喉嚨癢、喉嚨痛、聲音啞等症狀,造成心理壓力很大,擔心影響工作,不過經中醫治療1週後,症狀逐漸減緩,2週後症狀基本完全消失,現仍持續服用中藥調理、修復身體。

此外,也有民眾雖未感染,但接種疫苗後也會出現後遺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歐世宸認為,疫苗以人造的病毒抗原誘發免疫系統,整個誘發免疫的過程仍是人體正氣抗邪的表現,還是一種較輕微的外感。

歐世宸指出,體弱多病的人,接種疫苗前,宜先服中藥養護正氣調養身體,健全免疫系統,減少副作用產生,而對於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也要視為染疫輕者,應對各種症狀隨症下藥,不需擔心是否影響抗體的產生。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