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壇放大鏡/物以稀為貴釀毒藥合約 高景炎:回歸商業模式

▲高雄鋼鐵人新任總經理高景炎。(圖/吳政紘攝)
▲高雄鋼鐵人新任總經理高景炎。(圖/吳政紘攝)

記者廖聿偉/專題報導

去年就率先拋出球員「薪資透明化」議題的PLG新竹攻城獅總經理高景炎,今夏轉隊至高雄鋼鐵人。他認為,「台灣籃壇已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企業主要是以回饋社會為出發點投入籃球市場,而非商業模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幾年台灣蓬勃發展,去年PLG、T1和SBL三大聯盟一共出現17支球隊,高景炎認為,「企業看到籃壇環境變好,才願意投入資源,畢竟在商言商,沒有企業會傻傻地丟大量的資金去一個沒有前景的產業。」

但對於目前台灣籃壇現況,高景炎說,「是否樂觀我持保留的態度,但球隊變多,讓許多過去被稱為籃球沙漠的縣市,有了屬於該城市的職業球隊,民眾也能在家鄉看到最頂級的球賽,跟過去賽事都集中在北部有很大的差別。」

談到自由球員薪資暴漲,甚至出現許多「毒藥合約」,高景炎認為,「商業模式就是供需法則,物以稀為貴,即戰力的球員少,想要網羅的球隊多,薪資自然上漲。」

高景炎說,「球員薪資飆漲,也讓球隊經營的成本變高,這時候球隊就要考量本身的定位,若希望能快速的補強,相對就要付出更高的薪資。」

高景炎認為,「目前UBA新秀能力與職業仍有一段差距,即使選秀前3順位的頂級新人,也不具備主宰勝負的實力,但球團花時間培養菜鳥,等合約到期後也有可能被其他隊簽走,未來球員保護條款或優先續約條款等議題,就值得被討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