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葬儀式沒有太過繁複的流程,由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致詞後,接著是自衛隊演奏國歌後、全體1分鐘的默哀致意,然後播放長度約8分鐘的安倍紀念影片,細數安倍於政壇花開花落的生涯。隨後在岸田文雄、以友人代表出席的日本前首相菅義偉等人的追悼致詞結束後,秋篠宮文仁親王率皇室成員獻花,岸田、遺孀安倍昭惠也紛紛在獻花台上放上悼念的白花。

當日本政府決定要舉行國葬儀式的時候,民間就已經傳出許多反對聲音,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國葬的成本費用。日本政府最後估計國葬需花費16.5億日圓(約台幣3.6億元),比起最初公布的2.5億日圓超出了6倍以上。雖然估算費用中,約半數預料要用來加強維安警戒,而有三分之一則是要招待來訪的外賓,但仍引起不滿,在國葬前後實施大規模交通管制時,更有人指這3天的交通限制「將造成日本多達一千億日圓的經濟損失」。
除花費大量公帑的問題,日本人反對國葬的原因,還有安倍自身跟統一教的關係。部分民眾認為之所以會發生這種「反社會」的暴力悲劇,也得怪罪日本政治、自民黨內疑與這類異教團體「私相授受」,因此對於當時的槍手山上徹也的同情與日俱增。尤其在本月初,自民黨公布調查結果,承認該黨有將近半數與原統一教的集團「世界和平統一家庭聯合會」有所關聯,且不少人還與統一教牽涉到金錢往來。即使自民黨自發調查是為以正視聽,但結果對於自民黨來說可說是「當眾打臉」。

雖然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都是領袖親自上陣,但「日本最堅定的盟友」美國卻是由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率領20人弔唁團赴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未親自到場。原本應邀出席的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因留守國內指揮颶風災情,也臨時取消行程,以致七國集團(G7)現任首腦「全部缺席」。中方派出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出席,與出席女王國葬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王歧山相比,「級別」似乎也相差甚遠。
至於日皇德仁,因神道教傳統視喪禮為不潔場合,因此因此日本天皇除了父母的喪禮外,通常不會參加他人葬禮。雖然德仁夫婦有到倫敦出席英國女王國葬,但礙於禮數,沒有出席安倍國葬,改由秋篠宮文仁親王一家代表出席。
即使岸田政府搬出說詞,表示趁國葬展開「弔唁外交」,在3天之內馬拉松式與30名海外政要會談,試圖要為國葬「增值」,但出席安倍國葬的首腦級人物為數不多,大多是派代表出席,「弔唁外交」的成效也令外界懷疑。

即使安倍是日本近代最具影響、就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但他是否「值得」國葬,在日本國內掀起議論,「國葬中止」、「國葬反對」等關鍵字,成為日本推特熱門話題以及熱搜內容。而岸田推出的止血方案——弔唁外交所獲得的「紅利」,似乎難以為安倍平反,更別說解除自民黨深陷統一教醜聞危機。
面對國內的反彈,以及自身民調受牽連而下滑,岸田仍沒有退縮和後悔,而在儀式結束後,安倍的骨灰也將送返位於山口縣的家族墓園安葬,「安倍晉三時代」也已經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