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劇變!北京日益專制 歐洲憂「關鍵設施」被掌控

▲由於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日益專制,不少歐洲國家開始擔心,是否有太多關鍵設施,如港口,已被中資掌握。圖為德國漢堡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由於中國在習近平統治下日益專制,不少歐洲國家開始擔心,是否有太多關鍵設施,如港口,已被中資掌握。圖為德國漢堡港。(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俄國對烏克蘭的入侵戰爭、歐洲對俄實施制裁而爆發的能源危機,讓歐洲重新檢視是否過度依賴俄國能源,烏克蘭基礎設施疑似被俄軍破壞一事,也迫使歐洲國家思考,關鍵設備的控制權應該握在誰手上。有外媒指出,中國企業擁有大量歐洲關鍵基礎設施的股份,但過去幾年地緣政治上的劇變,這種情況勢必得有所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歐洲新聞網》報導,中企的持有範圍,從港口、機場、電力公司、風能和太陽能以及電信都有,高峰時期是2012年至2015年,當時歐洲陷入嚴重的金融危機,不得不出售部分大型基礎設施,以利於嚴厲的財政緊縮措施。也因此,中國企業得以插足希臘、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等歐盟國家的基礎建設。

然而,過去幾年,中國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專制,與歐盟的衝突和摩擦日益明顯,歐洲意識到在文化、經濟、政治方面,雙方都有非常大的差異。以台灣問題為例,北京一直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並在最近幾個月加強了武統的威嚇言辭,若情況真的惡化至此,歐盟將只能對北京實施制裁,但現實是,北京有可能利用對當地關鍵基礎設施的控制,向歐洲施加額外壓力。

有專家指出,問題不只在於基礎建設,還有資安及間諜活動的漏洞,就如最近德國的鐵路系統曾因網絡攻擊中斷,雖然尚不清楚是誰做的,但很明顯,如果中國企業藉機在系統內部動手腳,那麼北京安裝後門、隱藏開關的機會就大得多。

即使後續因為歐洲警覺而開始有所防備,使北京失去對歐洲港口和機場的控制權,但它仍可以將這些商業中心的數據「武器化」,讓歐洲蒙受損害:「如果中國對關鍵商品以及供應鏈的瓶頸非常了解,就有能力實施非常有針對性的制裁」,而這也是為何德國政壇有這麼多聲音,反對將北部漢堡港口碼頭的股份,出售給中國國有航運公司「中遠集團」。

由於意識到中國的威脅,歐盟已經開始建構一種篩選外國投資的機制,允許各國對其他成員國此類投資,提出擔憂與疑慮,但若該國決定忽略這些隱憂,繼續接受中國的資金,出於對各國主權的尊重,暫時沒有強力禁止的措施,漢堡港的情況即是一例:縱使其他歐盟成員和德國自己的情報單位都反對,但總理蕭茲(Olaf Scholz)仍支持中資入股,只是將股權占比調低。

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獨立研究中心主任克拉茲(Agatha Kratz)強調,歐洲同意中國投資其關鍵基礎設施,但反觀中國,卻不會讓歐洲企業有這樣做的機會,因此歐洲也需要更多的討論,決定什麼是正確的、可接受的互惠關係,以及外企能掌控的範圍到哪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