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在台灣有一群人,異於世俗對藏獒或懼或畏的態度,寵溺地稱呼牠們為「毛小孩」,並且組織協會,以救援、收容等行動,讓這群遷居台灣的高原巨型犬,經歷顛沛流離後,還能再次與幸福畫上等號。
「牠不兇猛,反而很反差萌。」或許是以愛為前提,在專職的犬職人眼裡,牠們和家中的小型寵物,好像除了體型之外,沒有任何區別。作為全台唯一的獒犬救援與收容協會,「毛小孩幸福聯盟協會」成立於2013年,目前收容大約19隻藏獒和高加索犬。主要的照顧者,除了三名犬職人之外,無數的愛心志工接連參與,讓這個「家」的規模逐漸龐大。
氣候不宜釀病纏身 獒犬們的就醫日常
然而,常年與19隻巨型犬為伍絕非易事,犬職人的工作,除了基本的餵食、清潔、牽遛,必要時,還需替毛孩們做第一線的健康把關,犬職人李采妮分享,「有時候我們摸狗,會發現突出或硬硬的地方,或是觀察到狗狗不吃東西的狀況,這些都可以跟醫生線上問診。」台灣高溫潮濕,本就不宜這類高原犬隻居住,因此皮膚病和腸胃問題,就成了獒犬難以擺脫的困擾,加上協會救援的犬隻大多年紀衰老,數不清的健康狀況,「因狗而異」的用藥時間和處方,都密密麻麻地條列在犬舍的白板上,扛著犬隻進出醫院的例行事項,也成為三位犬職人的日常。

所幸在花費和壓力漸增的同時,愛並沒有減少,談及當初是如何學會照顧獒犬,犬職人坦言「就是互相學習」,基於每隻狗狗的習性與氣場不同,日常相處也需要「因材施教」,聽著犬職人逐隻形容19隻大毛孩的個性,背後的用心不言而喻,李采妮說:「如果有兩隻狗狗氣場不合,就要分流放風,而且獒犬的力道很大,有經驗以後,就會知道怎麼跟牠們『技巧性』地互動。」
犬職人攜手搭「愛」 毛孩重開心房不再煎「獒」
至於犬職人口中的「反差萌」,也絕非言過其實,實際走訪犬舍,體會獒犬們爭先恐後「討摸」的舉動,大概就是犬職人的細心呵護,才能換得的信任,修復的心拒絕再受二次傷害,為此,林于莉說:「我們的定位是中途之家,不過在認養規範上我們的要求相當嚴謹,避免民眾二次棄養。」
有別於一般認養管道,協會除了要求認養人,到犬舍與狗狗培養默契,後續還有家訪行動,以確保民眾符合收養條件。同時,林于莉解釋,「很多人以為養獒犬需要100坪大的空間,但其實不用,我們的狗狗年齡大概都在8歲以上,所以一天只需要至少2次,一次15分鐘的散步時間就好,最主要還是替他們注意皮膚狀況,提供乾燥、涼爽的環境。」
常言道「十年有成」,協會走過將近十個年頭,累積不少志工,能協助狗狗們的清潔美容工作,還有學生志工替毛孩們舉辦義賣活動,另外他們也獲得多家獸醫院的贊助行動,讓高額的醫藥費得以打些折扣,反饋給更多仍在某個黑暗角落,靜待救援的獒犬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