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談台灣半導體關鍵地位 王美花歸功40多年產業發展

▲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在全球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一切都要歸功於產業40年來的發展。(圖/記者陳明安攝影)
▲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在全球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一切都要歸功於產業40年來的發展。(圖/記者陳明安攝影)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已在全球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一切都要歸功於半導體產業在台灣40年多來的發展,產業一條龍的服務實屬難得,「台灣這麼小的地方,竟已建立超過1千家相關的供應鏈!」面對美中科技戰不斷升溫,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究竟是挑戰,還是機會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半導體護國群山帶領下,台灣成為無敵科技島,回顧2019年,全球產值負成長12%,當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卻逆勢上揚1.7%,開啟領先局勢,並在隔年(2020年)加速前進,產值年增率飆升至20.9%。

2021年,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以及新冠疫情肆虐,導致晶片極度缺貨,受惠於疫情紅利帶來的急單效應,凸顯台灣在晶片製造領域的吃重角色,產值增速飆高至26.7%,持續領先全球產業。也在這一年,半導體產業總產值首度衝破4兆元,無疑是產業的重大里程碑,甚至在晶圓代工與封測領域中,持續取得全球第一的殊榮,至於IC設計則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不料,今年受到通膨、中國清零政策與俄烏戰爭等利空衝擊,半導體景氣反轉,產業進入庫存調整期,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將全年產值由年增19.7%,下修至15.6%,儘管如此,仍優於全球產值年增13.9%,台灣半導可望連續4年領先全球產業成長。王美花認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夠成為全球半導體的龍頭要角,都要歸功於產業40年來的發展,從生產、代工、封裝、測試,一條龍的服務實屬難得,「台灣這麼小的地方,竟已建立超過1千家相關的供應鏈!」

她表示,台灣的專業代工與眾多IC設計業者合作,在半導體製造生產的效率、供應鏈完整度及創新能量上,持續追求卓越,並突破相關技術,往先進的晶片製造前進,「我們有最好的人才、最完善的供應鏈、最有效的即時反應,這是一個非常難能可貴的生態系。」

王美花進一步提到,在晶片製造時,所利用的設備本都來自國際大廠,如美商、荷蘭商等,但經濟部日前公布,台灣半導體設備產值在去(2021)年突破千億規模,達1186億元,而今(2022)年上半年受惠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仍然熱絡,半導體業者持續加大擴產腳步,使得1至8月設備產值已來到865億元。

展望第4季,雖然全球經濟動能趨緩,半導體業者開始調整延後部分投資計畫,但經濟部仍預期今年產值依然可望連續第2年衝破千億大關。王美花說明,台灣長期想利用半導體晶片的製造地位,拉升台灣本土設備的製造,她說,先進設備技術門檻非常高,欲想將設備本土化或提升設備產值的目標相對困難,但經過幾年的帶動之後,已成功把一部分的設備帶出來,「今年前8月超過8百多億,所以到年底確實有望超過千億。」

她強調,將本土設備帶入半導體供應鏈「是非常好的方向」,使台灣半導體持續擴產之際,也能穩固其設備產值,甚至還有將近一半的設備可以外銷至他國,「台灣半導體不只有在製造方面被世界矚目,現在就連設備品質也被肯定,擁有一定程度的口碑。」在成為貨真價實的半導體王國之際,面對美中科技戰不斷升溫,王美花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與國內外夥伴,共同合作服務全球客戶,已證明為全世界最有效率,以及難以複製的生產模式,同時也透過與他國合作,已建立起長遠的信賴關係。

不過,她也坦言,美中科技戰提升層級,各式各樣的新規範冒出,產生更多的限制,加深與各國合作生產上的複雜度,「但我們仍會遵守相關的規範以及程序原則」,未來會面臨什麼樣的競爭關係,值得注意,儘管勢必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以台灣這樣好的一個生態系,其實還是一個最有機會的地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