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醫曝3大狀況快就醫

▲國健署邀請氣象主播林嘉愷(右三)以氣象播報方式與國健署長吳昭軍(左三)對話,提醒民眾若有嚼檳習慣要儘快戒除。(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11.22)
▲國健署邀請氣象主播林嘉愷(右三)以氣象播報方式與國健署長吳昭軍(左三)對話,提醒民眾若有嚼檳習慣要儘快戒除。(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11.22)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檳榔是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公告的一級致癌物,即使沒有添加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致癌,據統計,每年有超過8000國人罹患口腔癌、3000人死於口腔癌。國健署提醒,嚼檳榔與吸菸都是導致口腔癌的高風險行為,千萬不要選擇以嚼檳榔方式來禦寒,有嚼檳榔或吸菸者要定期安排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黏膜的變化,早期發現與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國健署107年調查,台灣每年有60萬人嚼食檳榔,不過檳榔是一級致癌物,不論有無添加紅白灰等配料,嚼食檳榔本身就可能導致口腔癌。依據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和國健署108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8000國人發現罹患口腔癌、3000人死於口腔癌。

在天氣冷的時候,部分民眾認為嚼檳榔可以禦寒,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天氣逐漸變冷,民眾可添加衣物、喝溫水或使用暖暖包來保暖,千萬不要選擇以嚼檳榔禦寒。

另外,吳昭軍提醒,嚼檳榔與吸菸都是導致口腔癌的高風險行為,有嚼檳榔或吸菸的朋友要定期安排口腔黏膜檢查,並注意黏膜的變化,早期發現與治療。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常務理事、馬偕醫院總院癌症中心主任呂宜興強調,檳榔除了容易造成口腔癌還會引起氣喘加劇、誘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肝硬化、孕婦早產、還會造成鈣、鹼中毒,影響腎臟功能。

呂宜興透露,有些病患會以為口腔潰瘍是吃東西時不小心咬到、假牙問題或是被檳榔渣扎到甚至是鴕鳥心態,且近年來戴口罩容易讓民眾忽視小症狀,但若有同一地方連續發生口腔黏膜潰瘍、潰瘍連續2至4週沒有癒合、嘴巴張不開、張口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距離小於5公分時,就要盡速就醫檢查。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指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於今年10月發布預防措施實證效果,戒除檳榔能有效預防口腔癌,研究一致指出,隨著戒除時間的增加,罹患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的風險將逐漸降低,戒除檳榔後,每年口腔癌風險可降低2.3%至6.7%,戒檳榔10年後,風險則可降低17%至51%;戒菸後,4年內口腔癌風險下降35%,戒菸20年後,罹患口腔癌風險即接近不吸菸者。

林莉茹說明,口腔黏膜經檳榔的粗纖維長期摩擦,加上檳榔汁液中致癌物如檳榔鹼等成分不斷刺激,就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細胞癌化形成口腔癌。為了自身健康及家人幸福著想,建議儘速戒除嚼檳榔習慣。

林莉茹也提供三招戒除檳榔的方法,在無聊想嚼或需要保暖時,可善用替代品,如新鮮蔬菜條、蒟蒻條、無糖口嚼錠、硬喉糖等,或刷牙保持口中清爽的感覺,都可以降低嚼檳榔的慾望;天冷時,多加衣物保暖、喝溫水或溫熱飲等有助身體暖和及放鬆心情。

若是想提神或專注時,林莉茹分享,身體疲累時,充分的放鬆休息是必要的,培養運動習慣,也有助於消除疲勞、提升體力與專注力,至於遇到友人邀請嚼檳榔時:善用拒檳技巧,如轉移話題、反復說不,或是自我解嘲家教嚴厲等,都是不失禮的拒檳好方法。

林莉茹強調,口腔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最佳方式是不使用檳榔、菸品等有害健康的物質;已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者,請儘速戒除嚼檳榔、吸菸行為,就可以持續降低罹癌風險,研究證實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及26%死亡風險,更增添一分保障。

林莉茹提到,政府免費提供30歲(含)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民眾、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符合資格的民眾,請帶健保卡到合約醫療院所接受口腔黏膜檢查,遠離口腔癌的威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