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語歌手黃宇寒再次入圍金曲 用多元打破刻板印象!

▲黃宇寒從討厭客語到母語創作,他認為再不做點什麼自己就會後悔。(圖/品牌提供)
▲黃宇寒從討厭客語到母語創作,他認為再不做點什麼自己就會後悔。(圖/品牌提供)

本報訊

總是可以把客語、印尼文、華語,甚至英文完美融合在一首歌、一張專輯之中,黃宇寒多元不設限的音樂創作風格,源自於多元的成長環境。黃宇寒的媽媽是來自印尼的華僑,爸爸是客家人,孩童時光身邊穿插了多達5種語言:客語、華語、印尼文、印尼潮州話以及閩南語。儘管擁有多種母語,黃宇寒小時候其實與許多人一樣,為了耍「酷」而只說華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長在龍潭客庄的黃宇寒,國小時被找去參加客語朗讀、演說,甚至「客家打嘴鼓」訓練與比賽。客家打嘴鼓其實就是客語相聲,黃宇寒回憶,當時會拿著全部客語字的稿唸,還以為所有客家人都會客家字,現在看到客語字他可以直接唸出來,歌詞的客語字也是自己打。

《客新聞》日前來到給樂音樂在西門町巷弄內的地下練團室,趁著黃宇寒與這次《故事力》專輯的樂手練團空檔,請他與我們分享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如果有追蹤黃宇寒的IG會發現,他時常會發一些跳唱、舞蹈影片;我們在訪問期間也可以感受到他的表演天賦以及自己的劇場,總能俐落大方地呈現他想表達的情境。

黃宇寒說自己的舞台概念是學習才藝所培養出來的。從國小開始訓練客語相聲,直挺挺地站在空曠的教室,講話要大聲到讓遠處的老師聽見,語調必須夠「標準」,口氣更必須和平常不一樣,「大家放學都在玩,我就一個人在大禮堂練習,一直去做這件事情當然會反彈,所以小時候很討厭客語。」

客家有流行歌?這才是我想聽的

等到國小畢業,黃宇寒終於脫離客語,卻在國中三年級收到國小主任的訊息,問他要不要參加客語歌謠表演。在這之前,黃宇寒只有聽過山歌、平板、山歌子這類的傳統歌謠,他以為客家人都唱這些,並沒有像當時周杰倫那樣的流行歌。

「我心想,該不會又要練平板吧?如果要練平板,我就要再考慮一下。」國小主任丟了邱幸儀的〈月光光〉給黃宇寒,他聽了才發現,原來客家有流行歌曲。「我想說對嘛!這才是我會想聽的歌!」也埋下他開始對客家流行音樂興趣的種子。

高中時的黃宇寒加入吉他社,開始學著COVER一些客家流行音樂,除了〈月光光〉,他彈謝宇威的〈花樹下〉,也把歌謠〈十八姑娘〉改編成超抒情的木吉他版本。黃宇寒回憶,在一次大學的音樂比賽,以〈月光光〉報名獨唱組,評審的評語卻是「聽不懂客家話,無法評分」,最後也就沒有分數。看到評語的黃宇寒有些憤怒、也有些驚訝,因為同場還有選手以日文歌、韓文歌參賽,「不可能日文韓文都聽得懂吧?為什麼要排擠客語?」

黃宇寒心想,既然這樣他要參加創作組,提供評審老師歌詞與翻譯,「這樣你們就不能說話了吧?」他在大四寫了〈給自己〉,報名政大金弦獎、淡江金韶獎,最後得獎。其中,金韶獎頒獎人更是謝宇威。也因為大學有持續表演、參加比賽,慢慢地認識一些業界的老師們,也認識了現在的夥伴們。

▲「不可能日文韓文都聽得懂吧?為什麼要排擠客語?」黃宇寒說。宋佩遙攝。(圖/品牌提供)
▲「不可能日文韓文都聽得懂吧?為什麼要排擠客語?」黃宇寒說。(圖/品牌提供)
舞蹈鋼琴體育 就沒想過做音樂

近期黃宇寒在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得獎作品〈揚蝶仔〉在「 StreetVoice 街聲」發布。音樂種類百百款,之所以投入客語的音樂創作,黃宇寒不只是受到當時比賽評審的「激勵」。他跟我們講起了另一段屬於〈揚蝶仔〉的故事。原來,除了客語相關的競賽,黃宇寒小時候也跳芭蕾舞、彈鋼琴,甚至參與許多體育活動。

「我本來以為,我未來的職業是Dancer、舞者,從沒有想過做音樂、當歌手」,黃宇寒說。芭蕾舞跳了10年,國小六年級身高就已經163公分的他,身體素質比其他小朋友好,因此也會參加田徑、躲避球、游泳隊,因為身高優勢,游泳很快就可以碰到牆壁,但卻因為舞蹈傷害與運動傷害。國中時,醫生就建議黃宇寒不要再跳舞了。

原本高中想考舞蹈班的黃宇寒,一瞬間重心被抽離,「不能跳了之後我還有什麼?」心思超齡的他決定朝表演相關科系發展,黃宇寒鐵了心不給自己後路,報名了北藝大、台藝大卻通通落榜,只能回到自己最不希望的傳統正規科系財金系。他大學時的課餘時間拿來參加音樂類的課外活動,進而發現自己可以試著當一位創作歌手。

戳破刻板印象 為客語做些什麼

「我很想要把自己家庭使用的語言放到我的音樂裡面。」黃宇寒認為,現在的環境與以前不一樣了,有各種音樂祭、獨立音樂人的空間,無論是音樂類型或語種都非常多元化,他在台北發現許多不會說客家話的客家人,才發現這個語言好像要消失了。

他提到,有一次在台北聽到一對阿公、阿婆用客語聊天,從小在客庄長大的他,聽得懂他們的聊天內容。「我忽然意識到他們講客語?」回過神來,他反思為什麼自己要感到震驚?黃宇寒說,當時意識到「如果自己再不做點什麼,自己會後悔。我想要為這個語言做一些事情,我會做的只有寫歌、唱歌,我就用我的方式來努力。」

黃宇寒認為,語言可以體現一個環境,每個詞彙都有最適合的語言,就像他認為用「拂(fud5)掉」這個詞來描述快速「掃除」食物最傳神。桃園也有一些屬於桃園才會使用的詞彙,透過語言可以讓人理解地方的文化,音樂也一樣,希望大家聽完後可以了解這個地區,也戳破大家刻板印象,否則大家腦袋只有〈客家本色〉,甚至客家人很小氣。

家人也問過他為什麼不唱華語歌?黃宇寒說,他認為不同的語言適合寫不同的主題,從客語開始他比較有自信,他第一張專輯《有時有日》寫小時候童年的快樂生活,第二張《虛空現下》唱長大後對對社會網路霸凌的觀察,今年10月發行的《故事力》則述說音樂與故事可以帶給大家力量,也向大家分享自己確診後聲音轉變的故事。

▲黃宇寒以《虛空現下》入圍第33屆金曲獎。范修語攝。(圖/品牌提供)
▲黃宇寒以《虛空現下》入圍第33屆金曲獎。(圖/品牌提供)
青春只有一次 就是專注做音樂

在《故事力》之前,發行兩張專輯都入圍金曲獎,尤其去年《虛空現下》,網路上不少人看好黃宇寒有機會拿獎,但最終仍抱憾而歸。黃宇寒與我們分享他的看法,他認為「如果有(得獎)是更好,但這是附加的,我寫專輯本來就不是為了獎項,一開始出發點是希望延續這個語言,想讓大家聽到台灣現在的母語,改變大家的想法。」

黃宇寒在頒獎前受訪時就曾說過,能不能得獎是天註定,若不是自己的也不會強求,「我覺得沒得獎不需要氣餒,我對我的作品沒有任何後悔,我很專注的在做這些音樂。」青春只有一次,黃宇寒說要拿來做有意義的事,對他來說就是繼續做音樂、繼續發專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