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熱潮7/球員曝光降低變附屬品?球團:沒偏袒啦啦隊

▲ 桃猿雖是全年度勝率第一,但仍無緣拿下總冠軍。翻攝樂天桃猿臉書。
▲ 桃猿雖是全年度勝率第一,但仍無緣拿下總冠軍。翻攝樂天桃猿臉書。

何哲欣/專題報導

中華職棒總冠軍戰上月初落幕。樂天前身Lamigo桃猿2019年完成三連霸,還是6年內第5座總冠軍,但2019年球隊轉手後失落兩年,今年7月才終於奪下樂天集團接手後第一座季冠軍,接著又以全年度勝率第一,挺進台灣大賽,不料最後卻慘遭中信兄弟橫掃,零比四出局。樂天經營球迷有聲有色,票房成績與啦啦隊都是聯盟頂尖,但連續三年無緣總冠軍,似乎也更強化了外界戲稱「樂天女孩附屬職棒隊」的印象。經營職棒球隊,究竟是戰績重要還是票房重要?一直是球迷間爭論不休的話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完整報導請見:女神降臨

根據中華職棒統計資料,今年中職全季300場比賽,累積147萬1197名觀眾進場,每場平均觀眾人數4903人,跟去年場均3180人相比,成長54.18%。以主場來看,樂天桃猿60場主場共40萬906人進場,平均每場6681人,跟去年3239人比,成長幅度高達106.27%,是5隊最佳。

其次是中信兄弟,60場主場共34萬5542人,平均每場5759人,比去年成長32.27%;第3是味全龍,60場主場共24萬9526人,平均每場4158人,比去年成長38.83%。第4、5名則分別是富邦悍將及統一獅。

但是到了台灣大賽,前兩場在樂天主場,觀眾人數分別是1萬1392人與1萬4132人;第三場到了中信兄弟主場台中洲際棒球場,進場人數1萬112人,第四場封王戰,洲際棒球場更是擁進滿場的2萬名觀眾。樂天季後賽,面子裡子都輸,票房不敵對手,總冠軍也拱手讓人,遭粉絲酸爆。

▲ 台灣大賽桃猿主場,左外野空空蕩蕩,與場內樂天女孩熱清表演,形成強烈對比。陳建彰攝
▲ 台灣大賽桃猿主場,左外野空空蕩蕩,與場內樂天女孩熱清表演,形成強烈對比。陳建彰攝
樂天最引以為傲的全猿主場,季後賽的左外野看台空空蕩蕩,Yahoo奇摩運動專欄作家July在11月初發文質疑,球團太重啦啦隊行銷,難讓球迷認同,「看到球團力捧啦啦隊的操作會大失所望,不管場上比賽打得如何,桃猿照樣歌照唱、馬照跳,啦啦隊周遭產品照推爆,每個主題日就有新商機,甚至可以聽到記者哀嚎,球團發的新聞稿都在貼女孩相關,真正需要的球隊或球員消息沒幾條,今年(野手)林立拿打擊三冠王、(投手)黃子鵬更是久違的本土防禦率王,星度都沒有女孩高。」

曾任高雄市體育處長、現任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黃煜也舉富邦球星詹智堯為例,從小到大花了10幾年歲月苦練,又在職棒打了10幾年,累積千場出賽,是史上第30人,這麼偉大的成就,在媒體上呈現卻只是一日新聞,另外還有統一野手高國慶,今年6月以43歲又263天的年齡,成為史上單場4安最老打者,以及挑戰生涯3百轟的味全野手林智勝,這些中職傳奇的媒體報導篇幅,始終不及啦啦隊女神。

「職業運動就是娛樂產業,需要吸引球迷,但如果外界焦點都在啦啦隊,這樣好嗎?球團可能要思考,為什麼球員無法像啦啦隊一樣具備吸引球迷進場的魅力。」黃煜說,美國與日本職棒,也不會靠啦啦隊吸引球迷,球賽的本質是球員的技術,球團如果無法提升球員技術水準,只剩下啦啦隊好看,不只喧賓奪主,也是物化啦啦隊的操作。

黃煜說,職棒是棒球發展的火車頭,當年成立中華職棒,就是希望台灣的棒球水準可以超日趕美,但近年台灣在國際賽成績表現不佳,與美日職棒相較,依舊看不到人家的車尾燈,旅外選手也出現斷層,球場缺乏球星,球迷追星只能追啦啦隊,「主力球員才是球團的主產品,啦啦隊是附屬產品,如果附屬產品賣得比主產品還要好,是不是球團的行銷策略出了問題?」

▲ 詹智堯今年褪下球衣,告別球迷。翻攝詹智堯臉書
▲ 詹智堯今年褪下球衣,告別球迷。翻攝詹智堯臉書
不過樂天女孩經紀人Stanley說,女孩比球員紅是難免的狀況,畢竟球員幾乎每天都要練球打球,除非休季,否則也不可能上直播上通告,女孩不斷在媒體、網路、電視上曝光,知名度一定比較高,球員只侷限在球場,大家才會有錯覺,以為球團給的資源都在女孩身上。

Stanley也提到,雖然樂天今年無緣總冠軍,但也是歷經兩年未打進季後賽後,今年戰力整合獲得全年度勝率第一,這樣算戰績不好嗎?「經營球員與女孩不衝突,就像拉麵,球員是麵、女孩是湯、行政人員是配料,缺哪一個都不對,大家魚幫水水幫魚,兩個都很重要。」

富邦集團旗下MOMOTV總經理鄭偉柏說,經營一支職棒球隊,成本大概要1、2億元,但球團在女孩身上的投資,頂多1千萬元,連1成都不到,「球員的薪資、訓練,還是球團支出最大佔比,球團也理解啦啦隊只是輔助,最重要還是戰績,戰績好,周邊行銷才會好,戰績不好,球團做什麼都會很辛苦,職業賽事終究還是球賽精采本質內容才重要,球團不可能刻意讓啦啦隊蓋過球員名氣。」

「球隊對球員的投資,大於對啦啦隊的投資太多了啦!金額跟精神都大很多。」職籃T1聯盟桃園永豐雲豹的母企業、雲豹能源公關長蔡沁瑜說,球員訓練要借場館,場館的租金跟啦啦隊練舞租舞蹈教室的租金,就不能相比,球隊要有教練、防護員、替補球員,人力需求很高,啦啦隊可能只需要總監、舞蹈老師、化妝老師,而且這些人還不用隨隊,兩邊的投資金額,無法相提並論。

職籃PLG聯盟高雄鋼鐵人的資深公關羅暐智認同,職業運動是一場秀,啦啦隊就是秀的一環,台灣的職業賽事,票房都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所以都需要把粉絲極大化,有些球迷想看球,想看球員表現,但還有多數粉絲只是想看熱鬧,或者是想要有認同感。

「勝負不是最重要的事,看不看得懂球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認同,『我是高雄人,就要去幫鋼鐵人加油,我看不懂籃球,但跟一群人一起去加油、紓壓,享受比賽』,這正是啦啦隊存在的目的,年輕人不會只是來看球,可能來看啦啦隊、來感受氣氛、來幫主場球隊加油,更重要的是,讓球場可以坐滿人。」羅暐智說。

資深球評曾文誠總結,職棒比賽有時觀眾只有1、2千人,觀眾席空空蕩蕩,球員打球提不起勁,僵持的比賽打太久,球迷也無聊,啦啦隊的應援有其必要,另一方面,台灣的職業球團,大部分都還在虧損狀態,球團想靠經營啦啦隊增加收入,也帶動更多觀眾進場,這樣的現實考量沒有什麼不對。

但曾文誠也提醒,唯一要考量的可能是啦啦隊太過氾濫,職棒球團經營啦啦隊可以理解,但連U12世界少棒錦標賽,都可見中華隊專屬啦啦隊「CT Girls」的大姊姊,穿著火辣幫小弟弟應援,「可能還是有點太過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