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從「棄子」到「焦點」,台灣如何度過新難關?

▲作者認為,台灣應找出折中的兩岸關係及外交「大戰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作者認為,台灣應找出折中的兩岸關係及外交「大戰略」。(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韋安

「無論2024誰執政,其決定國家安全、人民安危的兩岸政策,恐怕都得不到半數民意的支持。這才是真正的危機,又該怎麼辦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認識一位學識豐富,懂7國語言,堅定主張台獨的「老大哥」。他當過綠營的高官,現在清心寡欲在家做研究。

5、6年前一位很受綠營敬重的獨排企業大佬,用很高的禮遇請這位「老大哥」,去負責自己所創辦基金會的運作。不過半年後,他打電話給朋友說自己辭職了。

「老大哥」氣噗噗地說:「X他X!有錢怎樣?他根本是假台獨!」這種對信仰堅持,實在可愛又可敬。大家不應該把獨派或統派的主張,不合我意就都妖魔化。

因為無論深綠、深藍、急獨、急統,或者假統、假獨,都沒有理由不愛台灣。無論對「國」的想法如何,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家」,就是「台灣」。沒有一個人,真正會去「賣家」或「毀家」。

不過,對於「保家」要採用什麼方法,各政黨卻會大為不同。手段不同,目的一樣,都是為了「保台」,卻幾十年來吵來吵去,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這種內部的對立、分裂,所造成的傷害。遠比外部大國角力,把台灣當支點。以及當今世界政經秩序重組,地緣政治劇烈擺蕩,對台灣造成的風險,還要嚴重。

當全世界都把台海視為,最可能發生戰爭的高風險區域,台灣應該由內而外地,先試著自己來解除危機。

台灣的選舉和政治制度設計,讓政黨競爭、對抗兩極化和敵我化。同時政黨為了勝選,會依靠外部力量來助力。而贏得政權後,為回報外部力量的「幫忙」,就不得不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來交換。

雖然很難很難,但是政黨之間,還是要試著和解,對兩岸、外交政策先不要彼此,以「賣台」或「毀台」的調性,相互攻訐。並且試著在某些重大原則方面,取得基本的共識。前AIT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就特別呼籲這一點。

卜睿哲2021年,在他的新書《艱難的抉擇》寫道,共識能形成有幾個前提,包括:更明確的政治認同;以政策為核心考量,而非在政治符號上競爭;展現決心,以堅決的守勢態度,嚇阻來自解放軍的威脅;台灣產業落腳在台灣、中國大陸或者其他地點,分別有哪些機會與風險,各界也應該要有共識等。

2008馬英九上台,推動兩岸積極交流。結果主政才百日,因對岸官員來台交流,民進黨就發起「圍城」反「賣台」激烈抗爭。而且在馬政府8年執政,從未停過,雖然號稱「兩岸關係最好」,並簽訂20多項兩岸協定,台灣可在「中華台北」名義下,適度參與國際組織,但是民意卻已經起變化。

2005年連戰兩岸「破冰之旅」,推動與對岸和解交流,當時民意主流是支持的。馬政府啟動全方位的交流對話,表面上看似「和中」,但在野綠營的不斷反制和政治動員,「兩岸和平紅利」又被藍營權貴,和少數人享有。一股「厭中」、「恐共」的民意暗流,卻慢慢壯大成主流。最終,引爆太陽花學運。

政黨輪替後,蔡政府這幾年來,確實給人「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印象。邦交國掉了9個,但與民主價值同盟的西方國家,議會外交往來密切,台灣成了歐美議員的「打卡聖地」。但同時,台海也成為「全球最危險」、「最可能爆發戰爭」地區。台灣兵役從4個月延長到1年。

在野黨國民黨不斷嚴詞批評執政黨的兩岸政策,是「引戰」和「毀台」。藍綠白所有政黨都號稱親美,主流民意也是親美。但檯面下,出現明暗背離的民意趨勢,逐漸形成了一股「疑美」暗流。擔心台灣會不會,成為美中霸權角力下,被當成引爆台海戰火的「棋子」。

台灣以民主自由價值同盟一員自居,會「得道多助」。可是當美中博弈,演變成美國要守護自身「生存利益」,雖美台都共守民主自由價值,但「價值」遠比「利益」的分量輕些,成了次要「可犧品」。

台灣各政黨,尤其藍綠兩大,要能體會看透,民意對兩岸關係,隨時會有消長不定,主流和暗流並存的2股力量。表面上這樣,私底下卻那樣。各黨是否應該各退一步,超脫黨派選舉政治利益考量,跨越藍綠意識形態禁忌,團結人民尋找和凝聚,真正符合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新台灣共識」。

處於地緣政治擺蕩,和美中對抗夾縫中的台灣,只有黨派放下成見,找出多數民意可接受集體共識,來應對舉世獨有的兩岸關係。先有內部的團結安定,才能凝聚力量,應對外部的危機和挑戰。

44年前,台美斷交、美中建交,中華民國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子」。但台灣靠內部的團結和凝聚力,不僅度過難關,並創造出全球高科技產業鏈關鍵角色的奇跡。

如今,國際秩序重組,台灣科技產業實力聯動全球經濟,讓台灣再度被國際社會需要和關注。不過,兩岸軍力失衡、美中對抗等因素,讓台灣從「棄子」,變成各方「焦點」,台海戰爭風險徒增。

只有先化解內部的分歧,各政黨妥協,找出一條折中的兩岸關係及外交「大戰略」。凝聚出「新台灣共識」,團結人民,才能度過新的難關。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