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談台灣優勢!是晶片製造領導者 需捍衛這樣的地位

▲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今(18)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專題演講,他以「台灣晶圓製造競爭優勢」為題,介紹了晶片的歷史和分工,並說明台灣優勢。(圖/NOWnews資料照片)
▲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今(18)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專題演講,他以「台灣晶圓製造競爭優勢」為題,介紹了晶片的歷史和分工,並說明台灣優勢。(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2023年國際法官協會今(18)日邀請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專題演講,他以「台灣晶圓製造競爭優勢」為題,介紹了晶片的歷史和分工,並說明台灣優勢。他指出,台灣擁有許多人才與工程師,這些人願意在晶圓廠的環境中工作且流動率低。另外,台灣交通方便也是優勢。他指出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大多都會使用到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台灣是晶片製造的領導者,而台灣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受國際法官協會演講,他以「台灣晶圓製造競爭優勢」為題,先說明半導體的歷史,AT&T於1947年開發出電晶體,取代真空管,並於1952年將電晶體技術授權給IBM等公司,開始生產電晶體。他說台積電做的晶片占全世界約50%,先進晶片則占全球90%。

張忠謀說「摩爾定律」每1年半到2年電晶體就會翻倍,讓晶片被廣泛應用,晶片變得無所不在。例如智慧型手機、車輛、商業電腦,甚至國防導彈都用得到晶片,以蘋果智慧型手機為例,一支蘋果手機就有150億個電晶體。他也提到,台積電會成功就是做出獨特的商業模式,專注於晶圓製造與封裝,專心做研發不與客戶如蘋果、輝達(NVIDIA)競爭,讓晶片設計者得以專注於設計晶片。

張忠謀提到,美國於50、60年代在晶圓製造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不過目前情勢轉變,台灣在晶圓製造具有優勢,原因就是擁有好的人才與非常敬業的工程師。他提到台灣的人才願意在晶圓廠的環境中工作,台積電每年離職率約4%至5%,而美國70、80年代離職率達15%至20%。

張忠謀說,訓練作業員和工程師需要數年時間,但流動率卻超過10%,認為這樣怎麼會有好成績。他說台灣人才多且流動率低,或許未來數十年後可能會改變,但這是現在台灣的優勢。

另外,台灣交通方便也是台灣的優勢之一,張忠謀說台積電在新竹、台中和台南有3個製造基地,彼此可以透過高鐵連結,1000至2000名工程師平日在宿舍、周末回家,這樣的通勤方式在美國可能行不通。

最後張忠謀指出,全球已有超過70億人口,有75%的人有智慧型手機,並說已開發國家的人民大多都會使用到台灣製造的晶片產品,台灣是晶片製造的領導者,而台灣需要捍衛這樣的領導地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