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漿菌難診斷!兒醫坦言僅「1症狀」是線索:確診沒吃藥恐害老幼

▲黴漿菌疫情在中國大陸疫情升溫,且台灣也已有通報個案,兒科醫師坦言,黴漿菌在臨床上「真的不好診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黴漿菌疫情在中國大陸疫情升溫,且台灣也已有通報個案,兒科醫師坦言,黴漿菌在臨床上「真的不好診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黴漿菌疫情在中國大陸疫情升溫,而台中市教育局也證實有2起通報個案,患者為國小及幼兒園各1例,尚無校園群聚感染情形。兒科醫師林智葳表示,黴漿菌在臨床上「真的不好診斷」,感染後的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只有「一個禮拜以上的乾咳」是醫師會較懷疑的線索,不過黴漿菌在台灣感染數並未明顯上升,呼籲民眾不要恐慌,若真的不幸感染,務必要完成抗生素療程,避免傳染給小孩、長輩等脆弱族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兒科醫師林智葳提及,黴漿菌不好診斷的原因在於症狀不明顯,通常出現一個禮拜以上的乾咳才會讓醫師起疑;加上微生物學證據上,因為黴漿菌長得很慢,所以細菌培養不易,PCR採檢容易採集到休眠中或細菌死掉的基因片段,進而導致容易過度診斷;若用間接的「抗體濃度上升」檢測也不可靠,且耗費時間太久,因為兩個禮拜的時間病人通常都已痊癒。

▲台灣黴漿菌肺炎疫情,預計將於明年農曆年後爆發,大約春季開始流行,並持續約3個月。(示意圖/取自Pexels)
▲感染黴漿菌後的症狀並沒有特異性,只有「一個禮拜以上的乾咳」是醫師會較懷疑的線索。(示意圖/取自Pexels)
林智葳說明,黴漿菌感染大部份都是用經驗或其它間接證據判斷,通常沒有像其他流感、腺病毒、新冠這些來的有把握,因此林智葳在臨床也很少對病人下黴漿菌的診斷,「一方面診斷工具有限、再來光靠臨床症狀與身體檢查真的很難確定」,此外,黴漿菌的症狀表現有時會跟過敏、氣喘或是其他疾病極為類似。

不過林智葳強調,若醫師真的已判斷民眾可能是黴漿菌,甚至也開立了特別的抗生素藥物,包括日舒、多喜黴素或可樂必妥時,務必要把療程吃完、努力配合;因為黴漿菌的感染雖然大部份都不嚴重(完全不治療也可能康復),但治療不完全容易產生「抗藥性」,且傳染期極久,如果不小心傳給了小孩、長輩,就會是更大的危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