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無人機到底貴不貴

▲無人機為新世代戰爭利器,台灣引進MQ-9B主要是擔任長程監偵載台。(圖/翻攝自GA AIS)
▲無人機為新世代戰爭利器,台灣引進MQ-9B主要是擔任長程監偵載台。(圖/翻攝自GA AIS)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貴或不貴很難論斷。

※無人機好用但內裝更重要。

新聞

12月23日國防部發布新聞稿指出,任何循美國對外軍事售予(FMS)制度採購案,均同時接受2國政府法律制約與規範,並無舞弊,國防部並提出美國近年對其他國家出售MQ-9B無人機價格公開資訊供參考。

※貴或不貴很難論斷

這則新聞主要是回應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的疑問,趙少康說葉門打下1台美國MQ-9無人機,價格只要3000萬美元,反觀台灣向美國採購的4台死神MQ-9無人機,平均1架就要1億5000萬,質疑其中的差價。

國防部新聞稿的資訊還有更詳盡的,荷蘭2023年4架MQ-9A總價6億1100萬美元、比利時2019年4架MQ-9B為6億美元、澳洲2021年12架武裝型MQ-9B為16億5100萬美元、阿聯大公國2020年18架MQ-9B為29億7000萬美元。國防部用數字說明政策是不錯的做法,本次國防部還用表格的方式向大眾說明,這種方式可以讓民眾更快速的了解軍方政策,這是個相當好的戰略溝通。

▲在駁斥無人機是否偏貴的新聞時,國防部罕見的用圖表來回應,這點相當可取。(圖/國防部)
▲在駁斥無人機是否偏貴的新聞時,國防部罕見的用圖表來回應,這點相當可取。(圖/國防部)
武器系統到底貴不貴真的很難論斷,直白的說能用的再貴都值得,不能用的再便宜沒有用。最麻煩的是隨著武器系統日益複雜化,用總價除以購買架數也無法彰顯出有無落差,我們可以用買菜多送蔥來比喻。假設比利時買了4架MQ-9B,單價較台灣便宜但卻只有比台灣少的1年的保固,或是教訓育訓練的時間還是廠商前往比利時維修的次數較少,還是說比利時的無人機少了台灣無人機一些配備等等,這些林林加總的項次讓單架售價比較變得沒有意義。

即使台灣與比利時這兩國的無人機架次與系統都完全一樣,廠商也可以用因為通貨膨脹的因素來回應,因此不太好批判出售國。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這是賣方市場,講白一點賣方喊出多少錢就是多少錢,還可能索要國要先講先排隊好讓廠商出單呢。誰要你當地國做不出來,這確實很麻煩。因為你要國機國造不是不可能,但要花多少時間與經費去做無人機,這很可能不是每個國家都負擔得起。

※無人機好用但內裝更重要。

一場俄烏戰爭把俄羅斯傳統軍力打出原形,其中最重要的武器是無人機,彈簧刀300與彈簧刀600的出現基本上改變了陸戰型態,未來可見的發展是日後戰車排出動時一定都有這類無人機的防範措施,彈簧刀無人機雖然好用但其實它的造價並不便宜。美國的盤算是以大量軍備供應烏克蘭拖垮俄羅斯,這些軍備費用對美國來說是九牛一毛。

除彈簧刀無人機外,整個烏克蘭附近的空域都布滿其他飛航器,這包含歐美國家的電子支援機,電偵機,以及無所不在的各式無人機。這些有人機與無人機所蒐集到的情報,都會整合到美國再由軍方統一運用,這種戰場共同圖像的建立與運用是國軍所期盼的。但我們欠缺很多裝備。

首先是衛星,衛星的重要性連南北韓與日本都在研發,這部分台灣正努力中。無人機的部分須加緊時程,無人機的外型其實各國都有能力研製,但「內裝」卻差很多,最明顯的是2015年台北航太展中就已經出現的騰雲無人機,目前是2023年年末,在2023年一整年在換裝新發動機後,騰雲無人機才加緊進行各種飛行測試。這是台灣無發自製發動機還是又被其他國家掐著關鍵技術不放所造成的?說真的外界還真不知道,但外界比較好奇的是8年過去了。

▲中科院科研能量不錯,未來在無人機上可能要朝系統整合與內裝上做努力(圖/翻攝自中科院)
▲中科院科研能量不錯,未來在無人機上可能要朝系統整合與內裝上做努力(圖/翻攝自中科院)
飛得上去以及飛得久只是第一步,接續還要在上面加裝各種感測器,這主要是指雷達、FLIR之類的儀器。這些感測儀器與飛航器的搭配與測試在在都需要時間,飛測完畢後才能交裝各單位。

過往這些無人機多半會在落地後由高司單位處理這些資訊,現階段無人機還都可以即時下鏈,甚至是雙向資料鏈傳輸,也就是上傳與下鏈資料同時進行,這種高強度的要求都是在爭取時效。畢竟現代戰爭速度很快,沒有時間等指揮官慢慢決策,但軍官的內裝更重要。

軍官的內裝泛指特業軍官腦中的用兵知識,設若台灣有各種神奇的感測器,這些資訊也可以即時的傳遞到後方時,問題是軍官的反應能力,這點外界比較難看到,這需要這些特業軍官出國受訓,時常維持新知識在腦內。這可能比無人機貴不貴還更要緊。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